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不过对于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农民工熊伦平来说,差的可不是一分钱,而是整整15万。一个多月前,他被查出心脏长出了室壁瘤,随时有生命危险,唯一的治疗方法就是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女儿尽了最大努力筹集到一半手术费用,一周前恰好出现合适的心肺供体。面对15万亏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医生做了这样一个决定……
8月25日,48岁的熊伦平半夜里突然觉得胸闷胸痛,第二天甚至不能平卧睡觉、咳喘不止。8月28日,他从当地医院转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经过详细检查后,医生发现他有非常严重的冠心病,大面积心肌梗死,左心室不仅是正常人的两倍,还长出一颗5公分的室壁瘤,一旦破裂就会瞬间死亡。心脏的重荷还累及了肺部,导致肺动脉高压和肺水肿,唯一救命的办法就是尽快进行心肺联合移植手术。
熊伦平家里有妻子和15岁的儿子,他一年3万多元收入刚够养活他们,女儿在县城当幼师工资不高。听说移植费用需要30万,熊伦平打起了退堂鼓,决定回家等死。
女儿熊金枝得知父亲病情后,8月29日从工作的幼儿园辞职,毅然扛起了拯救父亲的重任。30余户乡亲纷纷慷慨解囊,三天收到了3.5万元捐款。
9月19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一名脑出血死亡的患者,家属愿意捐出心肺器官,经过检测,非常适合为熊伦平移植。
然而熊金枝半个月来只借到了11万元,加上家里的1万多元积蓄和乡亲们的捐款,总共只凑到15万余元,离30万的费用还差很远。
熊金枝硬着头皮来到医生办公室,与胸心血管外科主任赵金平、主治医师张力沟通。看到熊金枝救父心切并得知她的家庭情况后,医生们连夜研究决定:救人要紧,立即进行移植手术。
第二天上午,熊伦平被推进了手术室,经过近3个小时手术,医生们成功将捐献者的心肺移植到他的体内。如今,熊伦平脱离术后危险期并可下床活动,一日三餐也能正常进食。
赵金平主任介绍:“心肺移植的难度高,成功率较低,目前全省只成功了五例左右。”熊金枝为救父亲作了许多努力,医护人员们都非常感动,再加上合适的心肺配型来之不易,所以即使手术费用还有较大缺口,考虑到情况特殊,仍为她的父亲及时进行了手术。
很多人因为没凑够手术费就无法手术,好不容易钱够了,往往错过了最佳时间而导致悲剧发生。这是现实的无奈。不能因此说医院冷血无情,不应在不考虑实际操作可能性、医院救治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仅仅想当然觉得,救人是天职。医生的一腔良善只能救助有限的人,众多的困难家庭还是要靠完善的救助体系来兜住看病就医的底线。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