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女人在默默支持着他”。这句话或许是对丁丁成功的最好概括,但是他背后的女人不是别人是她的母亲邹翃燕。那么丁丁获得了怎样的成功?成功的路上又有哪些艰辛呢?母亲又给予了他什么呢?
据了解,2007年,丁丁以660分考入北大;2017年8月,从哈佛大学拿到法律硕士学位。对任何一个年轻人来说,这都是值得骄傲的成绩。然而没人能想到,学业优秀的他,曾经是一个脑瘫患儿。
据了解,1988年,因宫内缺氧面临窒息,丁丁一出生被诊断为重度脑瘫。在5份病危通知书以及“将来非瘫即傻”的预言面前,妈妈邹翃燕选择将他留下。邹翃燕表示,我觉得我就是要他活着,他是我的孩子,我得让他活下去。
然而,面对残酷的现实,丁丁的父亲出于理智,选择放弃。并且对邹翃燕的坚持,放出狠话表示:要留下你就自己管。而邹翃燕并无退缩,哪怕要付出一生的代价。邹翃燕:我当时就这样想的,只要他活着,我出来工作挣钱,我能养他一天算一天。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丁丁1岁前检测,智力没问题,但轻偏瘫,左脚活动不灵,有运动障碍。邹翃燕认为孩子智力正常,即便瘫痪或许还有可能独立谋生。
生活中,母亲邹翃燕更是倾注了自己最大的精力去抚养孩子成长,丁丁刚开始总是流口水,双手没力气,握不住东西,两岁半才勉强学走路。为了帮助丁丁锻炼肢体协调能力,邹翃燕先让丁丁撕纸,后教他使用筷子。然而,用筷子夹菜这个普通动作,对于丁丁来说却特别困难,练习时经常会哭会烦躁,甚至摔筷子。
当看到儿子通过努力也会获得一个一个的小成功的时候,邹翃燕认为,丁丁就是众多普通小孩中的一个,只是比别人慢一点而已。但作为运动神经受损的脑瘫患儿,要想像普通孩子一样,却异常艰难。
让丁丁活下来,是第一个层次。怎样让他活好一点?这个“好”,按照邹翃燕的理解:肢体各项功能最好逐渐接近正常人,要有一技之长,要有阳光的心态,能在有所作为中体味活着的趣味与价值。邹翃燕带着丁丁四处求医。湖北中医学院疑难杂症科医生告诉她,脑瘫按摩治疗,3岁~6岁是黄金时期,但需持之以恒科学训练。当时,邹翃燕是武汉幼儿师范学校老师,白天上班,晚上骑着自行车带儿子按摩,每两天一次,风雨无阻。
然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每做一次就要花费5元钱,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让儿子接受治疗,让儿子能更加接近正常人。邹翃燕四处兼职赚钱,最后把自己也练成了按摩师。之后与丈夫的离婚,让邹翃燕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而独自抚养儿子的邹翃燕常说一句话,女为母则强。在她心里,始终有一个动力在推动着她,就是哪怕有1%的希望,也要尽100%的努力。
努力就会有收获,丁丁的成长证明了这句话,四岁多的时候,丁丁终于能够稳稳地走路,不再摔跤了,五岁半的时候,他学会了跳跃,七岁的时候,他成了一名小学生。然后是初中、高中……
2007年,丁丁以660分考入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经过多年坚持康复训练,丁丁的身体也越来越接近正常人,总体不影响生活,只是诸如穿针引线、科学实验的精细动作无法完成。本科毕业后,丁丁转入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完成硕士学位的学习,并多次获荣誉称号。并且今年5月获得哈佛法学院法律硕士学位。
2017年10月,丁丁成功受聘于一家大公司,成为该公司的法律顾问。而如今的邹翃燕是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的副教授,虽然为培养儿子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但邹翃燕在工作上的表现依然出色。
丁丁和母亲的这段励志故事也鼓舞了众多的网友,并且很多人说丁丁和她的母亲很智慧。对此邹翃燕这样说:如果说我们俩智慧,我们俩最大的智慧就是我们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然后努力地强大自己,争取改变这个现实。
丁丁这样评价他的母亲:“妈妈是石板下的一棵草,生命力极其旺盛,只要有一线希望,一点点阳光雨露,它就能探出头,它就能生长。”而我想说的是,面对生活中的难题和困境,我们都应该向丁丁一样,向丁丁的母亲一样,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不断努力,去争取最好的结局。最后,真心希望所有人都能够被岁月温柔对待!
(环球医学编辑:王立群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