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类患者令医生无奈 你遇到过吗?
2017-11-20
424

近期热播的《急诊科医生》受到众多医生的关注,不仅因为其扣人心弦的剧情和相对专业的医护场景,更是因为一些细节的设定容易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共鸣,其中不乏一些临床中常遇到的令医生哭笑不得的情景。面对各种各样的患者和千奇百怪的要求,医生在表示无奈的同时只能见招拆招。作为医生,您是否也碰到过以下类型的患者?

第一类 “等不得”患者

社会上总有一些人,名叫“等不得”,无论坐公交还是买东西总要见缝插队,来到医院看病也总以五花八门的理由要求医生先给其看病。他们常常等着一位患者出来,下一位患者还没进去就钻进医生办公室。遇到这样的患者,有些医生受不了软磨硬泡或者害怕发生医患冲突,往往答应患者先给他们诊治,但这样做显然是不对的。

医疗机构的挂号机制是为了保证所有人能公平公正地享有均等的就诊时间,生命面前人人平等,看医生也是这个道理。但比较特殊的就是急诊,它不是按患者的先来后到排而是按病症的轻重缓急排,有些患者不能理解这样的制度往往发生和医护人员争执的情况。在耐心解释和安抚病患的同时,医护人员也感到很无奈。

第二类 “不在场”患者

看病实际上看得还是人,患者本人不在,病怎么看得好呢?但是一些患者不这样认为,他们想到更好的医院确诊,但是因为工作等种种原因走不开,于是他们委托家属带着一大堆医学报告替自己挂号看病。虽然现代医学确实依靠各种检测化验,但在临床诊断中,影像检查等只能作为部分证据,仅靠一些片子或者几张化验单来辨病,很难判断疾病与影像之间有多大的相关性。

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描述、转归大多没有概念,即便是本身具备一定的医学常识的人,也都不如医生结合本人亲自口述以及临床上必要的体格检查来得清楚。这种情况下,绝大部分医生只能帮着看个大概,病人自己不来很容易耽误诊治。对于这些患者家属的要求,医生表示为难又无奈。

第三类 “不方便”患者

临床上常遇到一些“讳疾忌医”的患者,他们不是不愿意治病,而是疾病涉及隐私。医生问诊时,他们常闪烁其词,在表述病情时有所保留。尤其遇到一些患有妇科、男科的病人,询问病情的时候他们开始扭捏起来,“医生,我这个病因不太方便说……”“就是……那个部位有点不舒服。”

虽然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但临床上隐瞒病情或病因可能影响医生对疾病的判断和处方选择,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对于任何一个有医德的医生来说,治病救人才是关键,不会因为患者生活中的种种就区别对待,保护患者隐私也是医生一定会守住的底线。

第四类 “不知道”患者

临床中也总能遇到稀里糊涂的患者,问:“什么时候开始发热的?”答:“昨天吧……不对,好像是前天……”问:“当时服药了吗,服的什么药?”答:“应该是吃了,具体什么药记不得了。”

碰到这种“一问三不知”的患者,对医生来说是一大挑战。搜集到的有效信息越少,就越难做出准确的诊断。如果患者自己都说不清,医生为了查明病因,难免要开出一些辅助检查的单子。费用相应的上去了,患者又不高兴了,还要说是医生的医术不行。毕竟在患者对自己病情不了解的时候,医生也希望规避医疗风险。

第五类 “都知道”患者

相比于一问三不知的患者,临床中还会遇到自认为什么都知道的患者。这些患者在未就诊之前会在网络上做“功课”,就诊时还会对医生的诊断各种质疑,有的甚至医生还没诊断,病人就已经给自己开好处方了。

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才能真正“上得了手”。每个人的病情复杂程度各异,片面对号入座极易造成误判。面对这些给自己诊断开药的患者,医生表示哭笑不得。

第六类 “前任医生说”患者

有时候,医生还会碰到患者对他说“以前给我看病的那个医生可不是这么说的,他说我药不能停!”这种情况常令医生感到无奈。一些疾病的病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前一次和后一次的诊断结果也有可能发生变化,而且每个医生临床经验不同,擅长的领域也不一样,对病情的判断也会受到影响。

诊断结果不一致时,真不一定是医生技术不过关,也有可能是疾病转归发生变化,病情已经得到控制,不需要连续服药了。患者可以选择知名医院或专科知名医生再次确诊,直接提出质疑会令医生感到既无奈又尴尬。

总而言之,以上情况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很多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患者对医生不足够信任。医生在遇到这几类患者时,更要耐心、仔细为其诊治,让患者真正感受到医生的仁心仁术。

(环球医学编辑:石 岩)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2)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