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个人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以获取经济利益的现象逐渐增多,相关灰色产业链已不在少数,其中,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社会影响尤其恶劣。近日,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公安局破获了一起以成都卫生系统“内鬼”为源头,向社会出售新生儿信息的黑色链条。
2017年9月,广元市旺苍县公安局网安大队收到一封举报信,来信人称其妻子自8月在成都某医院生产后就经常接到一些母婴拍照、购买奶粉等推销电话,甚至还数次接到自称是人社部门报销生产医疗费用的诈骗电话。一个月来他和家人不堪其扰。他怀疑自己和孩子的个人信息被买卖,于是举报求助。
根据来信人提供的电话号码、QQ等信息,旺苍县公安局网安大队民警经过初查发现,QQ网名“天天”的黄某先后向20多位网民出售大量银行贷款信息、学生信息、车主信息、新生儿信息、楼盘业主信息等公民个人信息。
2017年11月1日21时许,警方将黄某抓获归案,并在其使用的电脑、U盘及手机内发现银行贷款、学生、车主、新生儿、楼盘业主等公民个人信息300余万条。黄某供述其所有的公民个人信息都是从网上以0.1元至2元的价格买入,再以0.5元至5元的价格进行出售,非法获利20余万元。
民警在对黄某使用的手机及电脑进行电子物证勘验时,发现其和另一犯罪嫌疑人张某有多次买卖新生儿信息的记录。2017年11月28日,犯罪嫌疑人张某在成都市高新区被民警抓获归案,经层层抽丝剥茧,相继抓获了买卖新生儿信息的犯罪嫌疑人王某甜、张某寒,最终查明了贩卖新生儿信息的源头——成都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徐某。
2017年12月5日,民警将犯罪嫌疑人徐某抓获归案。经审讯,徐某交代其掌握成都市“妇幼信息某管理系统”市级权限账号密码,其多次将2016年至2017年的成都市新生儿信息及预产信息导出。为了逃避打击,徐某通过线下交易方式,将新生儿信息出售给犯罪嫌疑人张某寒,张某寒再加价卖给犯罪嫌疑人王某甜,王某甜再将信息提供给张某,由张某出售给犯罪嫌疑人黄某,黄某再将新生儿信息加价通过网络贩卖给下家,最终导致新生儿信息落入其他违法犯罪人员手中,广大新生儿家庭经常接到推销或诈骗电话。
截至目前,该案已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查获各类公民个人信息数据550万余条,涉及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买卖公民信息的案例不止这一例。为精准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行为,2017年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为了配合《解释》的出台,最高检还发布了六起典型案例来普及公民个人信息司法保护有关法律知识,警醒社会公众遵纪守法、提高司法保护意识。其中一例关于医务人员买卖公民信息的案例如下:
2014年初至2016年7月期间,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韩某利用其工作便利,进入他人账户窃取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更新的全市新生儿信息(每月约1万余条),并出售给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张某某,再由张某某转卖给被告人范某某。直至案发,韩某、张某某、范某某非法获取新生儿信息共计30万余条。
2015年初至2016年7月期间,范某某通过李某向王某某、黄某出售上海新生儿信息共计25万余条。2015年6、7月,吴某某从王某某经营管理的某公司内秘密窃取7万余条上海新生儿信息。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期间,龚某某通过微信、QQ等联系方式,向吴某某出售新生儿信息8千余条,另分别向孙某某、夏某某二人出售新生儿信息共计7千余条。
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于2016年8月18日以韩某等8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批准逮捕,11月25日提起公诉。2017年2月8日,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判处韩某等8人有期徒刑七个月至两年三个月不等。
买卖公民信息等游走在法律边缘的行为虽然赚钱来的快,但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每个人最终都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环球医学编辑:徐钰琦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