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风险坦诚相告vs有所保留 你怎么选?
2018-03-29
476

随着近些年时有发生的医患冲突事件,我们对医生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加强医患沟通。如果沟通不到位,患者对治疗风险不够清楚,事后难免引发医患纠纷。而有些医生将病情和风险向患者坦诚相告,却引得患者胡思乱想,最终影响治疗的效果,也可能引发医患冲突。那么,医生们该如何把握术前沟通的度呢?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颌面外科的石冰教授长常年接触唇腭裂患儿及家长,对此深有体会,他表示,在唇腭裂手术前医生一句“裂隙有点宽或软腭发育很差”,或换药时无心地说一句“这伤口的血怎么这么多”等等,都会对患儿父母造成一些心理压力,让他们对手术结果忐忑不安。

术前谈话的原则是要客观全面地将一切可能发生的医疗意外和风险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他们完全获悉一些意外情况后才可以手术。但是临床中,医生的坦诚相告虽然并未使患者放弃手术,却极大地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和不良情绪,甚至导致一些争执的发生。甚至有一些医生担心手术风险不足以引起患者的重视,有时会说的稍微严重一些,但此时平面看似云淡风轻的患者可能内心里已经波涛汹涌了。

对此,石教授认为,实际上有些极少发生的小概率事件,无论告知与否,对医生的手术操作和术后效果并无直接影响。因为医生们不可能违背科学而随意改变手术方案,更不会按照家属的不合理要求去操作。而过度强调手术中不可预测的风险,只会给医患双方增加很多不愉快和烦恼。

但这并不是提倡回避病情和可能的风险,而是强调每个医生和患者的术前谈话应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以及患者的疾病程度,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告知那些可能发生的问题,对尚不明确或完全能控制的风险可以减少告知。

因为即使你做过1000台成功的手术,第1001台手术的患者仍然可能因为你的大意而发生并发症。有些时候,即使我们把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都告诉患者,也不会就万事大吉了,因为一旦发生了问题,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妥善处理。医生们也别幻想“把丑话说在前头”就可以避免一切医患矛盾。科学的设计方案,扎实的临床操作技术,成熟完善的治疗流程,才是规避风险、达到完美效果的正道。

除了直截了当的语言,医生的一个眼神、一抹微笑、一声叹息,对患者及家属都可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医生心里要沉得住气,不好的情况没有把握不能脱口而出,像“可能是恶性”“可能无效”“没办法了”之类的话,对患者可能是致命的打击。

医学是诚实的,也是残酷的,顶级专家面对残酷的事实有时也无能为力。但医学又是有温度的,这种温度来自医生专业知识之外的善良与变通。医生应该做到因患者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何在术前谈话中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实际风险,又能照顾患者和家属的情绪,值得医生一辈子研习、修炼。

(环球医学编辑:石 岩)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