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监局《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虽用药规范得到保障,但不少消费者反映购药不方便,特别是那些长期、固定服用同种药物的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大多服用的都是处方药,只能去医院排队挂号买药,无法在附近的药店购买。
此前,重庆市食药监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零售药店处方药经营监管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除要求药店严格按照规定销售处方药外,还给所有卖药人带来福音——某些处方药顾客不能提供处方时,无需处方就可登记销售。这无疑给药店销售某些处方药开了“口子”,放开了药店的经营范围。
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之间,并非只差了一张处方单而已。处方药之所以一定要凭医生处方,是因为处方药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其他潜在的影响,用药方法和时间都有特殊要求,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为此,成都市的做法很值得借鉴。成都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模式,在药店上线了“微问诊”远程问诊和电子处方系统,让市民在家门口的药店通过电子处方设备选择科室,连线后台医生,就能获得用药咨询、处方开具、处方审核、药品购买、服药说明和健康提示等服务。通过这种共享模式,打破了医院的围墙限制,提升了医生的工作效率,进而降低药店获取处方的成本,从根本上解决了药店处方药销售的难题。
成都市民黄女士就是受益者之一。黄女士患有高血压,一直都是吃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按照规定,该药属于处方药,需要有医生的诊断和处方单药店才能出售。但黄女士通过药店内安装的“微问诊”电子处方设备,通过可视系统,顺利连线了医生。视频内,成都东升医院的李医生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又听取了病情描述和用药情况,诊断其患有高血压,且血压控制良好。随后,李医生开出一张电子处方——“苯磺酸氨氯地平片1盒”,向黄女士说明了服药注意事项和服药期间每日需监测血压三次以上,并提醒道:“长期固定剂量固定用药的高血压病患者,如遇血压波动明显或血压控制不理想,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紧接着,这张电子处方被分派给执业药师陈艳丽远程审方,审方通过后,药店店员便根据处方给了药。
目前,该平台已覆盖成都市80%的零售药店,上线7000多家,累计问诊开方960多万张,尚无一例医疗、用药纠纷和投诉。
据成都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医生账号的管理和预存电子签名的技术手段,保证了每一笔处方业务都是执业医师本人执行,且不可更改。电子处方永久保存,相关音频视频文件等详细数据均保存一年,可完整追溯每一笔服务的全过程,从而最大程度地还原和追溯服务的全过程,并可作为日后可能发生的纠纷的调查评判依据。
该试点工作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的零售药店就能免费享受到专业的医学、药学服务,以及提供慢病管理、健康关怀等升级服务,老百姓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
但现实情况是,医院的处方流出仍面临许多政策和市场瓶颈,药店想承接到来自医院的处方还是很困难,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目前一些城市允许医院的HIS系统与药店连接,这样马上就能实现处方药的外接,但大部分医院没有连接药店,导致药店与医院的处方是断层的;二、即便医院允许处方外流,由于社会药店实行市场价,而医院是零差价,患者外流的积极性不高;三、由于药厂的渠道控制,药店有的品种医院也会有不同的规格,患者在用药方面更倾向于医院。
随着医改的逐步深入,医院药品流出已成为必然。成都的做法很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当然好的政策少不了监管助力,只有监管到位才能发挥有益效应。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