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医生:今年过节不回家 坚守生命第一线
2019-02-01
535

绝处逢生的狂喜,回天乏术的悲恸,生死未卜的无措,性命相托的信任,这或许是急诊科医生每天都能体会到的。最近大家常问:“哪天放假?买到票了吗?”但对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的急诊科医生武军元而言,今年过节不回家。事实上,他已经十年春节没回家了。当人们看着春晚、吃着年夜饭的时候,他在为生命“守岁”。

如果说医院是一个生与死较量的战场,那么急诊科医护人员就是这场战役的先头部队。一定要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处理,不能耽误病人病情,因为急诊是第一步,要做把关,

武军元医生的一天,总是在“忙碌”中开始,在“疲惫”中结束。在医院最繁忙的科室,他担负的是更紧急的抢救工作。争分夺秒,成了他日常生活的常态。

早上8点,当大多数上班族刚刚踏上早高峰的地铁时,朝阳医院内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急诊通道内,一辆鸣笛的急救车呼啸开过;步履匆匆的医护人员在拥挤的人流中,矫捷而快速地穿梭……

日常生活远没有影视作品那样充满戏剧性,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平淡与繁忙。如果没有需要抢救的新病人送来,武军元最主要的工作便是查房。因为最近流感高发,肺炎等危重病人增加,本来就狭窄的急诊室又在过道里加设了5、6张床位。抢救室每天要看30多名病人,看完一圈下来,基本已到了下午一两点。

从入口走到位于里间的休息室需要在密集的床位间辗转腾挪。急诊室医生没有各自专门的办公室,日常轮流共用一间临时休息室。休息室中,桌子上塑料袋里装着还冒着热气的煎饼果子。武军元说:“这是同事买的,没吃饭的医生抽空进来吃一口。”

但通常情况下,从早上来到休息室放下东西后,武军元基本一天都难得回休息室歇一下,忙的时候甚至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随时会有突发情况需要处理。不断有新转入的急诊病人送来,他需要快速接手、快速诊断、快速决断:是留在急诊室里继续观察,还是分流到其他科室或医联体医院……快,是一个急诊科大夫的必备素质。当急诊医生十年间,为了方便随时跑动,武军元脚下总穿着一双运动鞋,急诊室里的其他医护人员也是如此。

2009年研究生毕业后,武军元正式成为一名急诊医生。最初选择这个职业,他设想的是急诊“没那么多事,干脆麻利,快速处理完就结束”,但事实却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现实中,往往一名大夫一天要接诊几十名急诊病人。分级诊疗释放了门诊的压力,但对急诊来说,状况并没有缓解。年关本应是急诊淡季,但最近却没有丝毫减少的迹象。不断有从河北、内蒙、山西等周边地区过来的病人,最近一个月内,急诊室的日均接诊量达到500人,意味着平均每名医生每天要接诊约30名病人。

武军元说,每次看到急救车开进医院,自己最担心的不是技术达不到,而是氧气、血袋不够,以及病人需要急救,却找不到家属签字……这些“麻烦事”曾同时发生,让武军元觉得力不从心,怀疑自己能力有限,干不动了。后来是医院领导出面沟通协调,才打消了他“不干”的念头。

当然,大多数时刻他仍保持着对这份工作的热情,能够淡定处理日常诊疗中的问题。“急、重、危”是急诊科工作的特点,正因为如此,医患关系也相对较难处理。“什么样的病人家属都有,我们也只能是尽量的去跟他沟通,因为当然不能因为这个就放弃了。”

当了急诊科医生后,武军元笑言自己除了工作,几乎没有业余生活。以前上夜班时,他还会在早上跑步、健身,但随着工作量增大,这点爱好也不得不放弃。“我觉得运动还是挺减压的,但时间有限。”

急诊室没有节假日,这些年里他保持着早晚班交替,四天一休的节奏。“小年”和“过年”的概念可以说是不存在的。

从十年前进入急诊室,几乎每个春节,他都在单位度过。刚工作时还想着放假的事儿,再后来就根本没有春节放假的概念了。武军元很少有机会回河北老家看望父母;成家之后,与同是医生的爱人基本过节时也都是值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年夜饭都鲜有团聚的机会。过年休息是一种奢望。

春节期间,医院急诊科病人虽然从数量上比平时缩减了近一半,但来看病的基本都是危重病人,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尤其多,值班医生的压力并没有减轻。此外,还有醉酒摔伤、放鞭炮受伤的患者。由于气温低,因发热和心血管疾病就诊的患者也明显增多。武军元坦言,对于急诊科医生来说,最怕的就是春节。

今年除夕,按照计划,他依旧会在病房度过。急诊科宛如另一个世界。当救护车声响起,急诊科医生的世界就只有治病救人一件事。没有完整的假期,一句“我们早就习惯了”说尽坚守与责任。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