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给婴幼儿推荐三无“特医粉” 别让物欲蒙蔽良知
2019-05-14
423

初为人母的宝爸宝妈,没啥经验,一旦新生儿出现过敏、早产、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且无法正常进食时,立马就慌了神。这时候,求助医生无疑是最佳选择!医生推荐解决方法后,家长们就像接到了“圣旨”,立刻践行——买。但近日有媒体爆料,某些医生向患儿家属推荐的宣称能解决婴幼儿过敏等问题的“特医粉”,属于三无产品,且每成功推荐一罐产品都可拿到高额提成……

“特医粉”其实是“固体饮料”

何为特医粉?其全称为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粉,是专为代谢紊乱、消化吸收障碍或有疾病状况的婴幼儿研制的特殊奶粉,不同于普通配方婴幼儿奶粉,主要包括:1、无乳糖配方奶粉,针对乳糖酶缺乏或者乳糖酶活性减低导致的腹泻;2、低(无)苯丙氨基酸配方奶粉,针对苯丙酮尿症患儿;3、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和氨基酸配方奶粉(又称“无敏配方奶”),针对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4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奶粉,针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特医粉属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依照我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规定,这类产品想要在市场流通,首先应取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注册,生产企业应当取得相应的特医食品生产许可。

媒体爆料的三无(无婴幼儿配方奶粉配方注册资质、无特医食品注册资质、无特医食品生产许可)“特医粉”,目前国内有两个厂家卷入其中:一家为宁波某食品有限公司,另一家为青岛某乳业有限公司,均未取得相应资质,产品包装上同时打着“配方粉”和“固体饮料”字样,来打政策擦边球。

对于为何标注“固体饮料”,相关记者以消费者身份拨打电话进行求证。青岛厂家的工作人员称,其产品中的蛋白质是经过了水解的,因此属于“特配粉”,“我们也在申报国家特殊医学配方粉,不过在下证之前就找一个最接近的乳蛋白固体饮料的标准。”宁波厂家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公司的一款深度水解奶粉预计这2个月就能拿到特医食品的注册资质,“后期就可以把‘固体饮料’去掉了。”

因此,上述两款所谓的“特医粉”并未正式取得资格,却已经开始在各个渠道铺天盖地地宣传,不遗余力地为自家产品摇旗呐喊,微信、婴童展、学术会议都有他们的身影,甚至夸张的宣称“可以替代配方奶粉”。更令人惊悚的是,“三无特配粉”销量颇佳。

三无“特医粉”卖得好的秘诀:高额回扣

三无“特医粉”卖得好的秘诀,那就是高额回扣。记者以商家身份电话联系到宁波公司销售负责人裴经理。裴经理直言:这类产品通常都是做医院的。他称自己前几日还跟业务员一起去了北京一家医院,“见了他们的大主任,都是和我们合作非常好的。”据了解,裴经理去年已经开始辗转武汉、北京、长沙等地的妇幼医院,并在湖南地区招聘过招商经理、临床销售经理。

裴经理还介绍,他们公司的两款“特医粉”在北京销售较好,且渠道主要有两个,一是母婴店,二是医务渠道。前者被他形容为“看天吃饭”,医务渠道则被其形容为“天长地久”。医院消化科、儿保科、呼吸科、皮肤科、儿童ICU、急诊科中有处方权的大夫,都是其医务渠道的重点“公关”对象。通常情况下,医生每帮助售出一罐这样的“特配粉”,就有60元左右的提成。

青岛厂家的销售方式稍有区别。该公司的周经理称,此类“特医粉”在母婴店销售更方便,正式进入医院销售首先需要儿科主任点头,再得经过营养科会议讨论等程序,“难度特别大”。因此,商家通常会将产品放在医院院内商店售卖,再让医生推荐患者到店里购买。周经理还介绍,产品进医院需要一定的“进门费”,但也不是所有医院都收。

裴经理介绍,一罐400克的“配方粉”市场价为338元,如果走医务渠道,拿货价可低至5.5折;走母婴渠道则拿货价为7折左右。周经理给出的母婴渠道拿货价为6.5折左右,而一罐360克的“配方粉”零售价可达568元。总之,这些三无“特医粉”的利润空间远高于进口的相关产品。

医生推荐三无“特医粉”确有其事

相关记者以过敏患儿家长的身份,先后走访了北京一些三甲儿童医院、三甲妇幼保健院及其周边地区,发现这种“三无特配粉”确已渗透到医务渠道。

位于北京回龙观地区的某三级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在听取记者描述的“3个多月的宝宝”有过敏症状后,出诊医生建议食用氨基酸奶粉。记者以不了解品牌为由希望医生推荐产品,该医生说了两个进口品牌。当问及有无国产产品时,该医生称“国产倒是有一个,名字要看一下”。

随后,医生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卡片。卡片上印有5款“配方粉”产品的特性和适应症,下方还印有“营养师”的热线咨询电话。经与医生核实,卡片上的“营养师”并非院内人员,而是来自品牌方。

“医院的小卖部有,我觉得你不要买太多,先给小孩试一下。”该医生建议,每个小孩口味不一样,还要根据家庭条件选择产品。

从院内“小卖部”购买后,记者以消费者身份按照卡片上的信息给产品“营养师”打电话并对“固体饮料”标识提出质疑。该“营养师”解释称,其属于功能性固体饮料,“其实就是婴幼儿配方粉。国家把它归为固体饮料,没有办法。”

厂家还将“特医粉”的功效吹嘘得神乎其神。该“营养师”称:“我看到过在昌平有一孩子脑袋长疮,脚底流脓,浑身溃烂,爸爸妈妈哭泣地跟我们说,但已经晚了。早期用我们产品可能7至15天就好了,现在没准得3到6个月才刚有鲜肉。”

部分医生良知被物欲蒙蔽 医患关系再蒙阴影

三无“特医食品”出现,一是监管不力,二是厂家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需严惩这些不良商家,自是不用提,我们且来说说医生和医院。由于患者欠缺相关知识,医生在没有个人利益捆绑的前提下向患者提供特医食品建议并不违规。但如果医生向患者推荐无资质产品且从中抽取提成,不仅违背了医生的职业道德,并且触犯了法律。

王阳明说,人为了生存,难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东西,诸如名利、地位。不过,有的人是在“良知”的指导下追寻这些,有的人却只是一门心思地追求外物。如今,部分医生的良知被物欲蒙蔽,甘心被无良商家驱使,消费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无疑是坏一锅粥的老鼠屎,会让来之不易的稍稍好转的医患关系再次蒙上阴影。

最后希望每位医生都能守住良知,别轻易被欲望绊倒!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