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个由离退休职工组成的编织队。队里的奶奶们平均年龄75岁,最大的86岁。在得知高寒贫困山区的孩子们需要过冬毛衣后,19位奶奶聚在一起,从去年年初开始,花了10个多月时间,一针一线织出了204件毛衣。这些毛衣全部捐献给了昭通巧家县半箐村小学的孩子们。2019年,“毛衣奶奶”们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
每周三是毛衣奶奶们固定聚会的日子,队长贾秀华奶奶总是第一个到活动室。
贾秀华奶奶说:“这里是老干处给我们安排的老年活动室,每个星期三,这些毛衣奶奶都在这里参加活动,今天我已经给她们准备好了。这些都是我们织毛衣用的工具,有环形针、有袖子针、还有好多钩针,如果谁需要,她们都可以来这里领。”
毛衣奶奶们一边织毛衣,一边交流,通过相互学习来解决积攒了一个星期的疑问和难点。不管家住多远,星期三的固定交流风雨无阻。
陈奶奶说:“这是新办法,我还不会,所以我要学学,活到老学到老,你看我的手指头都织得变形了。累啊,疼啊,这几天好一点了,那几天很肿,因为要赶这个捐献时间。”
陈奶奶直言这是一份爱心,“我们现在虽然不工作了,我们对这些小娃娃,是我们的后辈啊,这个也是正能量了,我们献出一点爱心,给他们的家庭减轻一些负担,给他们一些温暖,以后才会好好学习,报效社会。”
“织大一点,织好一点”是奶奶们打毛衣时常说的一句话,针脚细密、配色也别出心裁。因为毛线来自各家各户,每件毛衣的配色、配线,都耗费了奶奶们很多心血,保证件件不重样。她们表示,希望织出的毛衣能让孩子们穿得久一点,甚至再传给家里的弟弟妹妹。
昭通巧家县药山镇半箐村是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挂包办”扶贫点。这里最高海拔接近3000米,年平均气温不到10℃,因为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很多孩子变成了留守儿童。校长邓庆坤介绍:“冬季小孩穿的衣服比较单薄,孩子们上学最远的需要两个小时左右。”
毛衣奶奶们从参与扶贫的同事那里得知,半箐村小学的孩子缺少冬季御寒的衣物。
在离退休处的倡议下,2018年,毛衣奶奶们赶制的204件毛衣被送到昭通巧家县半箐村小学。
贾秀华奶奶至今都无法忘记当时捐献毛衣的场景,她代表19位编织队的奶奶,向孩子们许下了2019年新的约定。
一丝一线都是爱,穿上新毛衣,孩子们和奶奶们都牵挂着那份割舍不断的感情。
孩子们收获了温暖,奶奶们也收获了快乐。退休前她们是医生,为了病人的健康而奉献,退休后她们是长辈,为了晚辈的成长而奉献,这份奉献不止的精神,也正是她们的活力之源。祝各位毛衣奶奶身体健康,永葆青春。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