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类固醇药物被用于特发性腕管综合征(CTS),但疗程大于1个月的有效性的证据缺乏。9月发表在《Ann Intern Med》的一项研究吧表明,局部注射甲泼尼龙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显著收益是:接受治疗后,患者第10周的症状缓解,并且第1年的手术率减少,但是3/4的患者在第1年内接受了手术治疗。
背景:特发性腕管综合征(CTS)治疗中使用注射类固醇药物,但疗程大于1个月的有效性的证据不足。
目的:为了评价局部注射甲泼尼龙治疗CTS的有效性。
研究设计: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ClinicalTrials.gov网站:NCT00806871)。
研究中心:瑞典,区域转诊骨科诊室。
研究患者:18到70岁的CTS患者,且之前无类固醇注射史。
干预措施:所有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7个患者),一组注射80mg甲泼尼龙,一组注射40mg 甲泼尼龙,一组为安慰剂。对所有患者与注射医师实行盲法设计。
测量措施:主要观测终点是第10周时CTS症状严重程度得分的变化(从1到5),及第1年的手术率。3个患者的10周数据丢失。所有患者均有1年的数据。
结果:接受80mg及40mg甲泼尼龙注射治疗的患者,在第10周时CTS症状严重得分比安慰剂组有明显的改善(从基线起的变化差异分别为,0.64[95%可信区间,−1.06~−0.21;P =0.003]与0.88 [可信区间,−1.30~−0.46;P<0.001]),但第1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第1年时,注射80mg、40mg甲泼尼龙与安慰剂的手术率分别为73%、81%、92%。与安慰剂组的患者相比,注射80mg甲泼尼龙组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可能性不太(比值比,0.24[可信区间,0.06~0.95];p=0.042)。与手术时间相提并论的话,注射80mg、40mg甲泼尼龙组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可能性更小(危险比分别为:0.46 [可信区间,0.27~0.77;p=0.003]与0.57 [可信区间,0.35~0.94;p=0.026])。
局限性:该研究尽在一个中心实施,且之前所有腕夹板患者的治疗失败。
结论:局部注射甲泼尼龙治疗CTS的显著收益是:接受治疗后,患者第10周的症状缓解,并且第1年的手术率减少,但是仍有3/4的患者在第1年内接受了手术治疗。
主要资金来源:斯堪尼亚研究发展基地与Hässleholm医院研发基金会。[摘要来源于作者]
(选题审校: 聂小燕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
本文由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