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替代性策略
2013-11-21
243

2013年8月,在线发表在《Int J Antimicrob Agents》的一篇文章对核糖体-靶向抗生素对rpsL基因突变型链霉素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影响进行研究。

链霉素(Sm)是首个针对病因学的抗结核药物,可对抗结核病(TB)病原体。然而,rpsL基因点突变可以产生对Sm的耐药性,这就是在治疗过程中对这种抗生素产生自发耐药如此迅速的原因。本研究中研究者对Sm耐药性和对其他核糖体靶向抗生素敏感性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检测。对氯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和红霉素单药或联合的rpsl耐药基因突变水平进行检测。本研究使用了在实验室研究结核病的最常用模型--耻垢分枝杆菌。

一般情况下,Sm-耐药突变株对作用于核糖体的抗生素敏感性同野生型菌株一样。将不同的作用于核糖体的抗生素联合使用,或可比任何一种单一药物更有效,对野生型和突变株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将不同的作用于核糖体的抗生素结合可能是治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包括对异烟肼或乙胺丁醇等药物耐药的一个替代性策略。

(选题审校:李灿 编辑:常路)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