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和青少年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事件描述
2014-10-14
347

2014年9月,发表在《Pharmacotherapy》的研究强调了儿童和青少年的高风险药物及其不良事件特点。

目的:旨在描述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最常报道的按年龄组分层儿童有关的可疑药物、反应类型和不良事件(AEs)。

方法:2007年1月1日~2012年8月27日之间提交给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的所有病例报告,对儿童(1〜<12岁)和青少年(12至<18岁)进行了调查。最常报告的可疑药物分别给予列出。在年龄组间对有严重后果的不良事件进行了比较和描述。

结果:研究者在FAERS数据库共确定了78623例报告(儿童为53.8%,青少年为46.2%)。40%的儿童和43%的青少年出现严重后果。在所有病例报告中,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赖右苯丙胺,69.8%;哌甲酯,68.0%)和止痛药(布洛芬72.3%,醋氨酚68.6%)在儿童中的比例较高,而肿瘤坏死因子阻断剂(英夫利昔单抗,78.2%,阿达木单抗,77.1%)、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52.7%,利培酮58.3%;喹硫平72.1%)和口服避孕药(左炔诺孕酮99.2%;屈螺酮和炔雌醇,97.9%)则较常见于青少年。对于大多数药物,报告反应的类型相似,但各年龄组级别顺序不同,异维A酸和阿立哌唑所观察到的特点完全不同。

结论:这项研究强调了儿童和青少年的高风险药物及其AE特点。研究结果强调有必要对特定药物和AEs的年龄异质性进一步确认。

(选题审校:聂小燕 编辑:刘爱菊)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