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阶梯治疗策略于2001年提出,该策略最大限度地平衡了高危患者的初始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同时避免了滥用抗菌药物带来的细菌耐药问题。2014年12月,发表在《J Antimicrob Chemother.》的一项研究在产ESBL肠杆菌流行区域,评估接受抗菌药物管理计划(ASP)指导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结局。
目的:旨在在产ESBL肠杆菌的流行区域,评估接受抗菌药物管理计划(ASP)指导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结局。
方法:根据定义的指南,接受美罗培南或亚胺培南治疗的患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ASP审查,以判断其是否符合降阶梯治疗。我们分别比较了降阶梯使用和不降阶梯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患者对ASP建议的接受程度和拒绝程度。首要结局为临床成功率;次要结局包括30天再入院和死亡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治疗时间、抗菌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革兰氏阴性菌的产生、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的发生。
结果:我们评估了300名患者的降阶梯治疗建议;204名(68.0%)接受降阶梯治疗。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疾病严重程度相似。临床成功率相似(降阶梯vs不降阶梯:183/204(89.7%)vs 85/96(88.5%),P=0.84),出院时的生存率也相似(173/204(84.8%)vs 79/96(82.3%),P=0.58)。降阶梯治疗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治疗时间较短(6 vs 8天,P<0.001),不良药物反应发生率较低(11/204(5.4%)vs 12/96(12.5%),P=0.037),腹泻较少(9/204(4.4%)vs 12/96(12.5%),P=0.015),产生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发生率较低(4/204(2.0%)vs 7/96(7.3%),P=0.042),CDAD的发生率较低(2/204(1.0%)vs 4/96(4.2%),P=0.081)。
结论:本研究表明,ASP指导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能够带来临床治疗成功、较少的不良反应和较低的耐药进展发生率。这种方法是安全并切实可行的,应该是ASP的关键组成部分。
(选题审校:易湛苗 编辑:吴刚)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