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米高空 女医生“黄金4分钟”上演教科书式急救
2019-12-04
358

心脏骤停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心脏骤停4分钟后,脑组织将发生不可逆的损害,所以心脏骤停4分钟被称为“黄金4分钟”。正确的心肺复苏操作,将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机会。最近,演员高以翔录制综艺节目时心源性猝死的意外令人惋惜痛心,也让大家更加重视“黄金4分钟”。12月1日,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内科张艳医生在万米高空上演了教科书式急救。

12月1日下午1点30分左右,张艳登上了重庆飞往北京的国航CA1430航班,飞机起飞约半个小时之后,听到了机舱广播寻找医生的消息。

赶到头等舱,张艳说:“我是医生!有什么可以帮忙的?”经过简单的确认之后,空乘人员带着张艳来到了卫生间门口,告诉她有个病人正在卫生间里呕吐,“病人目前的状况是浑身出冷汗,胃部不舒服,一直在呕吐。”

经过简单的询问,张艳让两名男空乘把病人从卫生间扶了出来。病人是一名60岁左右的男性,从卫生间出来后,一直低着头,自己无法正常站立。

“有没有头晕头痛?”张艳问。

“不晕,但是头痛。”病人回答。

见病人有呕吐的反应,张艳连忙喊空乘拿来塑料袋接住呕吐物,“先保管好,别扔。”张艳怀疑,病人是“吃错了东西”,或者是患了脑血管相关的疾病。她让空乘将病人扶回到座位上,指导空乘将座位尽量放平,让病人采取侧卧姿势。

此时,张艳和另一名闻讯赶来的重医附一院的护士一左一右摸着病人的脉搏,空乘们配合她们找出了医疗箱、手电筒、急救药……

“给病人检查瞳孔的时候发现,手电筒的光线照上去,双眼瞳孔一个放大,一个缩小,右侧眼球向鼻子倾斜。”张艳事后回忆,当时感觉病人的情况十分不好。在空乘的帮助下,张艳给病人带上了氧气面罩,3~5分钟后,病人渐渐失去了意识,脉搏也越来越弱……

危急时刻,有着多年急救经验的张艳没有慌乱,迅速给大家安排好了任务:病人放平、开始心肺复苏、护士紧摸脉搏、空乘将抢救药抽进了针管里……

1、2、3、4……按压30下,再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张艳熟练地进行着标准的心肺复苏流程,一个循环结束后观察病人反应,旁边的空乘拿着抢救药随时准备着。“有脉搏了!”护士说。随后,病人眼睛微微眯了一下,手也微微地动了一下,心跳渐渐恢复……参与抢救的人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由于病人病情比较严重,十几分钟之后,飞机在西安机场迫降,早已在机场待命的120医护人员将病人接上了救护车。病人下飞机时,意识已经恢复了,但暂时说不出话,他双手合十,看向张艳他们,无声地表示着感谢。

飞机再次起飞。机舱里的乘客们为张艳热烈鼓掌。

“万米高空,遇到乘客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脉搏测不出,呼医者,上前协作,评估,吸氧,CPR……头等舱变成临时抢救室……病人心跳、意识恢复、好转,飞机紧急降落,病人落地救治,耳边传来掌声、称赞声……顿时觉得平凡的工作有了不平凡的意义,回到座位继续‘啃’三篇医学指南,敬佑生命,大爱无疆!”张艳的一条朋友圈,获赞无数。

据国家心血管中心统计,中国每年猝死人数已达百万,居全球之首,其中心源性猝死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55万,相当于每分钟约有1人猝死,而救活率不到1%。

心肺复苏技能不但要求医生护士熟练掌握,也要普及大众。在此,我们呼吁全社会高度关注心脏性猝死,大力宣传和推广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知识。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