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所有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如果说世上有天使 就应该是你们的模样!
2020-02-11
477

疫情肆虐,每个人的心底或多或少都有一丝恐惧。但有一群人,面对病毒,他们无比强悍勇敢,无惧生死,逆行奔赴最危险的抗疫一线,不想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挽救的生命。如果说世上有天使,这应该就是天使的模样!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全国已派出近两万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而这期间已经有太多的“医者之心”感动我们,你们辛苦了!愿春暖花开之时,你们每个人都能平安归来!
 
55岁的感染科主任:10小时不吃不喝 接诊首日“掉了4斤”
 
“我第一天接诊,下班一称,掉了两公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感染科主任李全瑞是此次该院赴武汉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收到驰援通知时,55岁的他正在发热门诊一线,“我们没有理由退缩,这是一个医生的职责。疫情来了,冲锋在前,我们感染科就是干这个的。”
 
据悉,17年前抗击非典时,李全瑞就是第一批进入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从医30年,李全瑞现在仍和30多岁的同事一样上夜班,“前夜班从下午5点上到夜里1点,后夜班从夜里1点上到早上9点,3名医生来回倒。”
 
“算上在路上的时间,我基本上保持10小时不吃不喝。”李全瑞说,脱一次防护服就得换一套,“很麻烦,更是浪费,物资本来就紧缺,口罩也是,一旦暴露就得换新的”。
 
高大的急诊科护士:不敢蹲也不敢转动脖子
 
1月27日晚11点多,由12家北京市属医院的136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北京医疗队,抵达武汉。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护士邢正涛回忆,驰援紧急,包括对口支援武汉市协和医院西院在内的很多信息,都是“到了之后才知道”。
 
宣武医院急诊科护士王长亮,一开始护理负责接收疑似病例的病区。相比于之前在急诊科“走路带风”的工作节奏,在隔离病区的工作更需要“小心谨慎”。
 
“走路要轻,把脚微微抬起,走得快了会把病毒带起来,把浮尘吹起来。像平时一样走路,则会把鞋套磨破,因为隔离病房是改造过的,不小心被桌子或凳子蹭一下,防护服就有可能刮破。”王长亮用“薄薄一层”描述这套要保护医护人员几个小时的防护服,以他1米8的身高与200斤左右的体重,他不敢蹲也不敢转动脖子,“蹲下就要开裆,转脖子就可能导致面部防护移位”。但比保证动作轻、动作幅度小更难的是,医护人员要在此基础上“高速运转”。
 
据悉,在不少支援湖北的医疗队成员的行李箱里,都带了一次性纸内裤。一线的许多医务人员,为了不浪费防护服,常常不吃不喝好几小时,进到隔离病区就不出来,出来就是下班。
 
一举一动 稍有大意就可能被感染
 
医务人员是这次战“疫”的主力军,在这种态势下,医务人员防护已经成为当前战“疫”的重中之重。
 
王长亮和邢正涛常提醒同组护士注意防护细节,比如离开隔离病房要关门,要保证一个手相对干净,一个手相对被污染。
 
“有的护士干活很麻利,很往前冲,因为她们是外科系统为主的护士,走路真带风,从我面前‘唰’的一下就过去了。”在王长亮眼里,这些年轻护士就像自己医院里入职两三年的同事,有一定经验但对自己的保护不够,“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都会这样,一切以完成工作为主,但一些工作习惯需要长期培训与养成,比如无菌观念、消毒隔离等。”
 
面对疫情,用王长亮的话来说,“没有人有抵抗力”,防护是保障一线人员最重要的防线。“目前我们医护人员的防护还是可以的,就是不能大意,就像篮球、足球比赛,最终赢的可能不是进攻的一方,而是看防守有多好,能守得住才能进攻。如果一个专业医护倒下,损失会很大。”王长亮说。
 
的确,防护就像防守,能守得住才能进攻!所有医务人员一定要坚决执行院内感染制度和相关防护指南,莫存侥幸心理,更不要因为长期的心理与生理疲劳,导致对自我防护的疏忽。
 
此外,从日常防护用品的供给,到一线医务人员的衣食住行,希望后勤保障都能到位。
 
愿春暖花开之时 每个人都能平安归来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这是武汉一位院长的独白,一个身患渐冻症的共产党员对自己下的死命令。
 
有人说:“越是危险时,医务人员越是冲在最前面。并不是不怕疾病,而是义不容辞,必须迎难而上。”
 
“不计报酬,不论生死,请领导批准”、“不为美丽留影,只为救人方便,剪掉一头秀发的你”……最近,一群群“逆行者”为了守护千千万万小家,换上行装挺身而出。
 
致敬所有医护人员,你们辛苦了!春暖花开之时,愿每个人都能平安归来!
 
(环球医学编辑:常路)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支援武汉医生接诊首日“掉了两公斤”:没理由退缩

(1)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