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附属医院都存在那些问题?
2014-08-04
280

近日,中纪委连出重拳,将调查范围延伸到医学院校中。三个月期间,中南大学副校长兼湘雅二医院党委书记胡铁辉涉嫌违纪问题被立案调查,吉林大学副校长兼白求恩医学部学部长王冠军也因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组织调查。两人均为部属高校副校长,主管医学教学工作,同时都在高校附属医院担任要职。

说到校辖附属医院,中央巡视组就提到:摊子大、权属杂、监管难,极易诱发腐败。这是一种矛盾性的现象。本来校辖附属医院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合作性方式。将教书育人与救死扶伤结合起来,将临床、科研、人才培训放在一起,让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对未来人才的培养是非常好的。但由于其行政、医学、教育分属不同的部门,其管理略显混乱。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于四个方面:摊子大、权属杂、资金乱、监管难。

摊子大

根据学校官网统计,75所部属高校中,22所拥有附属医院,医院总数高达105所,其中87所为三甲医院。其实,这些医院根本不需要高校的名头,其本身已声名远扬,业务水平很高,收益可观。

而且,这些附属医院有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质医疗资源,使得这些医院基本人满为患。因此,这些附属医院为了满足前来就诊的患者,不断地扩大医院规模。据统计,有800张以上病床的医院中,半数以上是大学附属医院。有的医院床位创全国之最,比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约5000张。因此,其配备的医务工作人员也很多。

权属杂

“权属杂”实为高校附属医院的普遍性问题。因为附属医院是隶属于学校的,而学校归教育部门管理,但是医院归卫生部门管理,彼此相互管理的关系,非常复杂由此形成教育部门、学校和卫生部门三位一体的管理格局。

在行政管理上有两种模式,有的医院归学校直接管理,有的则归学校下属医学院或医学部管理。第一种模式是原医科大学或医学院与综合性大学合并后更名为大学医学院或医学部,作为大学下设相对独立的二级管理实体,其管理功能基本保留,附属医院归医学部直接管理。

第二种是医科大学或医学院经过与综合性大学合并重组,成为大学众多学院中的一个,附属医院划归大学直接管理,与医学院没有隶属关系。这样的人事管理制度难免会引起混乱。

资金乱

由于附属医院也是独立的实体,因此其资金来源也比较混乱,主要有医院收入、财政投入和学科建设三种资金来源。学校虽然是医院的“家长”,却并不掌握财政大权。根据相关要求,医院的资金、财务管理仍由卫生部门负责。

但高校也并非“甩手掌柜”,仍会以学科建设名目划拨医院经费。大学医学院的学生在附属医院实习,科研上设有学术课题,还是会给医院一部分科研经费。卫生、教育等部门下拨经费,仅拨款类的科研经费就五花八门,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卫计委、教育部等部委单位和省市下拨的各类研究经费和各类基金会资助的研究经费。

因此,这些钱到底是谁拿,很多人不得而知。有的医院说高校每年要求医院上缴费用,而高校却说和医院没有资金来往。有关人员如是说:“不要把学校和医院扯在一起,附属的概念就是只承担教学责任。”

监管难

非独立法人管独立法人,“处级”管“厅级”的尴尬

资金和人事的多重管理,使得医院出现监管难,从而极易诱发腐败。就目前来说,附属医院财务监管主要归卫生行政、财政以及审计等部门负责,但这些部门对学术研究则了解不多这样的管理肯定存在真空地带。所以,在问责方面,资金方面属于卫生部门管理,卫生部门问责时,就无法对人进行问责。

现在,有很多学校都采用大学副校长兼附属医院院长的做法,但这种做法让很多医生对此则颇有微词:“院长行政事务太多,势必影响医院管理和医疗业务”,医院院长大部分时间都在大学校本部上班,只有极少的时间在医院。

如何改

在附属院校制度改革上,基本上分为两种意见。有的主张强化“附属”,有的主张更加“独立”。

其实,学校和医院,其本质上是不应该有资金来往的,主要是教育往来。医学院校主管基础学科培训,医院主管临床培训,合作的方式要更好于附属的关系。

教育部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按照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会同或协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深化直属高校附属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以更好地发挥附属医院在医教研中的重要作用。

(环球医学编辑:余睿智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