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相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意味着,今年以及之后的公卫工作将迎来多个方面的改变,以下多个方向或将成为行业热点,将影响所有基层医护人员。
“吹哨”权下放 大家都可以做“吹哨人”
疫情的突袭,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薄弱环节,比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等。因此,让每一位医务人员都有预警传染病的权利和责任,这无疑将会大大提升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的效率。
对此,上海市卫健委发布的文件就很明确:医务人员如果发现有传染危害的疾病或病例,可以直接向卫健委上报,即使判断错误,也不用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基层医务人员待遇、地位提高
有这样一句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毛细血管”,可想而知,其作用的重要性。为此,国家在肯定基层医务人员辛苦付出的同时,也采取了保障基层医护福利待遇的措施。
首先,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得到了改善。相关规定要求,各地要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待遇补助,特别是要切实落实乡村医生各项补助,这种做法实际上也促进了公卫补助及时发放给基层医务人员。
其次,为基层减负。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包括避免多头填表和数据报送、防止层层加码、处处留痕,增加基层工作负担。也就是说,要充分考虑基层承受能力,避免不提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完成时限。
以电子档案代替纸质档案
《通知》要求,经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评估,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主要依托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开展服务并逐步取消相应纸质档案。这说明,未来电子档案将逐步替代纸质档案,有条件的地方医院可以先行推广。
取消纸质档案的声音由来已久。一方面,纸质档案会造成患者信息更新不及时,另一方面,也浪费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和精力。
随着电子档案的普及,广大医务人员将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医疗服务。
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化
尽管国内疫情整体比较平稳,但世界疫情此起彼伏,不排除新的情况和风险发生,这说明输入性风险依然存在。
《通知》要求,各地基层医疗机构做好辖区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管理、发热患者筛查和相关信息登记、报告以及处置工作,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此外,2020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为74元,其中增加的5元统筹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防控经费,强化基层卫生防疫。
这表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于疫情防控仍不能松懈,医疗和防控要同时抓紧。也可以看出,国家对基层疫情常态化防控的重视。
公卫人才将增加 这几类专业火起来了
通过这次疫情吸收的经验和教训,相信社会大众更加意识到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随着国家对疾控重视程度的提升,以及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的增加,可以预见,未来公共卫生专业将不再是冷门专业,随着待遇和地位的加强,从事这方面的人才也会增多。
以下专业或将成为未来最有发展前途的几个热门专业:
首先,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迎来新机遇,未来这类专业人才培养将受到国家重点关注。
其次,最新文件进一步提出,要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的护士数量,同时加强护士待遇保障,统筹考虑编制内外护士薪酬待遇,实现护士同岗同薪同待遇,因此,护理专业将大受追捧。
最后,受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居民健康意识开始觉醒,健康管理、康复保健专业的热度迅速提升,或成为就业的另一个热门。
此外,中医药方面在这次疫情中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中医类也将成为热门。
2020年的公共卫生服务注定是不平凡的,我们在跌倒中爬起,在迂回中前行。相信在未来,我国公共卫生的建设将越来越好,尤其是基层医疗体系的建设。
(环球医学编辑:余霞霞)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国家卫健委。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整理,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关于做好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