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医疗领域技术“大热”,腹腔镜、3D高清腔镜和3D机器人等纷纷登场。在技术上,医学行业甚至超过航天工业,是与国际接轨最紧密的。但问题是,新技术如何被合理选择?当医学技术呈高歌猛进的态势,面对层出不穷的外科新技术,医生如何避免被技术“挟持”?
“2014中山医院外科论坛”: 3D技术引领风骚
全场200多人,人手一副3D眼镜,灯光调暗如影院一般。然而,大家等待的是一台开腹胃癌根治术。借助一套摄像系统和事先铺设好的转播光纤,200多名顶尖外科专家、外科医生得以坐在大会场内,观看中山医院外科手术室3D高清手术直播。
“‘梅兰芳’登场了。”随着会场内瑞金医院外科燕敏教授的解说,屏幕上的手术正式开始。“梅兰芳”是中山医院普外科主任孙益红教授,他即将主刀的是一台针对胃部恶性肿瘤的胃癌根治术。
借助3D高清转播技术,与会者得以在手术室之外观看手术直播。对学习者而言,把摄像机搬入手术室的最大意义在于他们能从主刀者的视野看手术,每一次探查、切开、缝合,甚至连因解剖分离导致的每一次出血,都在画面上清晰呈现。年轻医生在手术室踮脚探头依然看不清手术的经历成了过去式,全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被认为有利于外科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让远程医疗也成为可能。
在上周闭幕的“2014中山医院外科论坛”上,利用3D高清技术,包括传统开腹、腹腔镜和达芬奇机器人等多种手术实现了现场直播。这是国内首次如此大规模地将3D直播技术全程应用于外科学术论坛。为期5天的中山外科论坛,借助3D高清直播系统,先后转播了12台3D高清手术,包括胃癌、贲门癌、结肠癌和直肠癌等胃肠道肿瘤手术。
新技术如何被合理选择?
近年来国内“腔镜热”有过度之嫌,不少患者不加分类地接受了腔镜手术以达到微创目的,但治疗效果有待商榷。
对于“技术大热”现象,医学专家意味深长地说,技术是把双刃剑,技术虽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新技术更好地普惠大众,医生要警惕别被技术“挟持”。
中山医院党委书记秦新裕认为,外科医生不应被技术所束缚。“微创外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眼下不少年轻医生刚出道就接触腹腔镜,也有一些老专家死守传统开腹手术。相比之下,还有一群医生又会内窥镜技术,又会传统开腹手术,还掌握了腹腔镜技术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此类医生能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给病人提供4种选择,而只会做传统开腹手术的医生,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说到底,一切技术,一切理念,都是为病人服务。孙益红在本次外科论坛上演示的首场手术时,与燕敏有这样一段对话。彼时,孙益红正打算给病人手工吻合重建消化道,场内主持人燕敏教授看出点“门道”,当即提问:“益红,你能给我们说说这个患者的情况吗?”“患者来自农村,经济并不富裕,我们考虑有些部位能手缝的就手缝,尽量不用吻合器,减轻病人负担……”专家们希望演示的远不是技术。
先进技术装备的现代医学带来四种意想不到的后果
一是医生开始离开病人的床边,其精力更多地花在与各种技术打交道上,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为医生与技术设备的关系取代,临床医学逐渐变为临技医学,病人的躯体成医生与技术交流的客体,医生看病省略了详细询问病史、切实的床边检查;病人看医生变成了单纯地接受各种物理、化学检查及根据检查结果取药、手术或接受其他的治疗。
二是越来越精密高效的技术给医生带来的巨大声誉与权威,这不仅产生了社会对医生的崇敬,同时也引发了医生对技术的无限追求,医生的兴奋点由病人转向各种高精尖先进技术的探索,病人生命安危的理念在他们心中悄悄地淡漠了。
三是由于对技术的崇拜进而无限制地对人体进行技术干预,医学处于人体生命的有限性与技术的无限性的矛盾中,人体生态环境遭遇严重破坏,人兽混合胚胎、克隆自我、工具胚胎、人造生命等医学新成就的出现,恐惧甚于希望的心情笼罩于当今人们的心目中,将人作为工具的医学使医学在某些领域一时善恶难分,并在无意识地将医学推向由善而恶的边缘,技术万能论使医学处于异化自身的进程中。
四是技术万能论者相信技术带来的问题,一定能够通过新技术得到克服,但技术产生的问题越多,需要的新技术越多,而更新的技术又引起更多的问题,作为医学对象的人在此种情况下越来越碎片化,离整体的人越来越远,医学家们将这种越来越深化的研究,亦即人的碎片化视为自己最大的成就,而这种成就后面往往是医学人性的消失。
医学的对象是人的生命和健康。医学应当是有节制和谨慎的医学,应当是个人和国家能够承受和可持续的医学,应当是正义和公平的医学,应当是尊重人的尊严的医学。医学应当更具人文精神!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