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教授:中国医生既需要精英精神救治生命 又需要大众精神扎根民众
2020-11-20
653
11月19日中午,在上海国际货币经纪第13届“银行间慈善日”上,硬核教授张文宏表示:“中国的医生需要哪些精神?我认为,医生首先需要精英精神,因为面对的是生命;但在中国,医生还需要大众精神,扎根落地服务大众,是救死扶伤的担当,也是中国医生永远的使命。”平凡之身,不凡壮举。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风高浪急,更见砥柱中流。正如张教授所言:“今年在华夏大地上的这场抗疫战,便是中国医生体现精英精神、大众精神最好的战场。”
11月19日中午,在上海国际货币经纪第13届“银行间慈善日”上,硬核教授张文宏表示:“中国的医生需要哪些精神?我认为,医生首先需要精英精神,因为面对的是生命;但在中国,医生还需要大众精神,扎根落地服务大众,是救死扶伤的担当,也是中国医生永远的使命。”平凡之身,不凡壮举。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风高浪急,更见砥柱中流。正如张教授所言:“今年在华夏大地上的这场抗疫战,便是中国医生体现精英精神、大众精神最好的战场。”
 
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冠疫情是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英雄的中华儿女敢于斗争,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深刻诠释了英雄本色,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平凡与伟大。
 
医学需要大众精神。张文宏教授介绍,1927年国立上海医学院创立,院长颜福庆教授于1933年担纲上海市肺科医院首任院长。颜福庆本身是一位擅长结核治疗的公共卫生领域专家,精湛医技凸显了他的精英精神,而建立这样一座当时主诊肺结核的医院,一花一树、一草一木老先生均亲历亲为,这正是医生大众精神最好的写照。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无数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而上,以医者担当,保山河无恙。首位逆行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医生,曾经高考成绩可以进清华、北大,最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成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当年入校时,我还是懵懂少年,是上医精神、中山文化帮助了我的成长。直至挽救了一个个家庭、一个个病人时,才深深体会,所有的付出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称,这次抗疫体现了复旦上医浓厚的人文医学精神,即“为人群服务”、“正谊明道”,并且这些精神不仅仅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中,而是在历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保障面前都有淋漓尽致的体现,这是医学走到今天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教授、呼吸科主任李圣青表示,此次援鄂华山队中有99名“90后”,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以自己的学识教育、坚强意志,担纲了抗疫重任。在这次抗疫中年轻人的担当与作为,“90后”值得期待。
 
国家的骄傲,人民的依靠。医学、教育事业走到今天,是时候让全社会关心、参与到医疗、教育等事业的未来发展中。
 
逆行向黑暗无惧危险,为人民奉献,冲在生死的最前线,在不能输的战场,全力以赴地跟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用生命筑起希望的港湾,白衣天使代表了中国精神。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张文宏吴凡钟鸣等谈医学教育:中国医生需要精英精神,更需要大众精神

(3)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