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湘潭县妇幼保健医院的“产妇死亡事件”引起了医疗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事件本身的发展无需赘述,而整个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舆论环境与导向的变化却引人深思。如今的医生到底处于怎么样的舆论环境中呢?
最先在网上引起质疑和热议的,是院方在报道发布后的回应“详细情况不便介绍”。这给了很多网友遐想的空间。这样一个医患关系非常紧张的环境,加上网络煽动和传播范围广,舆论开始针对医院。13日,湘潭县连发通报,还原事实。舆论场开始出现分化,反应不一。一方继续正对医院和医生做出批评,另一方开始质疑新闻的事实性。同时,有医疗界的网络大V开始从普及“羊水栓塞”医学知识,解释医护、医院的做法,并称“要是我,我也跑”,引导网友设身处地思考。
最后,在14日的时候,当事人家属开微博发言,认为产妇之死,医院和家属都存在“可以理解”的不当反应,“导致矛盾激化”。获多数网友认可,网络舆情趋于理性。15日,涉事医院和家属同意走法律程序,舆情平息。
事实上,从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面对网络舆论在一开始的针对性环境,医院本身以及医疗界网络并没有失去理性,而是正确的引导和阐述事情真相,减小了网络舆情对事件处理的负面影响。
可以说,网络舆论并不能代表民意。有研究认为,网络舆情具有非主流、负面、非理性、逆反性、有组织性、从众性、扩散性和虚拟性等特点。更有人将医生、官员、警察、城管和教师称为网络上的“黑五类”——只要一出现,立刻就会被网民群起而攻之,而且乐此不疲。网民的行为特征与其特有的心理模式有关。就医疗行业而言,正是的民意调查显示,民众对医学工作者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2011年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和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进行的医患关系调查研究,覆盖到了25个省市自治区,抽取样本来自90个区县,360个村居,4000有效家户或个人,研究发现,对医生、护士、医院的满意度分别是94.6%、93.5%和79.8%。
但是,虽然网络舆情不能代表民意,却可以影响民意。因为网络舆情作为医生所处的舆论环境的一部分,必然会对诊疗活动产生的影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等工具遍及大多数人手机的自媒体时代,媒体摆脱了“新闻”的束缚,有了更大的自主话语权。为了迎合网民群体,有意识的选择报道的角度去描述新闻事实也屡见不鲜。在医疗卫生事业上,网络舆情的负面作用也不容忽视。例如年初时的乙肝疫苗事件,导致了10省乙肝疫苗接种率下滑了30%,尽管乙肝疫苗本身并无质量问题。
日前国家级医师行业组织——中国医师协会将着手设计制度化的应对医疗纠纷中虚假新闻的方案,包括追究媒体失实报道的责任等,并提及种种不负责任的报道导致社会和患者对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的痛恨,呼吁给予医院、医生宽松的社会环境、合理的法律环境和理性的舆论环境。这标志政府开始正视舆论环境对医生的影响,并将着手进行干预。而作为医疗卫生从业者,也应该主动了解网络舆情的规律,但不应被舆情左右,而是客观的判断舆情,并尽可能的做出正确的引导。
(环球医学编辑:余睿智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