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缺血”!我国医生攻克全球心脏移植难题
2021-07-27
426

7月16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在广州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世界首例“无缺血”心脏移植手术获得成功。这是中山一院首创“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继应用于肝移植、肾移植后,首次应用于心脏移植领域。此次手术中实现了全程不中断血流、心脏不停跳。
 
两年多不懈探索 攻克心脏移植中缺血损伤难题
 
在传统移植手术过程中,心脏必须离体、停跳及冷藏,不可避免会发生心肌缺血损伤,而心肌缺血是影响患者愈后的最重要因素,可导致术后受体心脏功能不全,心脏无功能,甚至病人死亡等严重后果。
 
中山一院器官移植科、心脏外科、体外循环科及手术麻醉中心等多学科团队组成联合攻关小组,经过两年多的艰辛探索,进行了几十例大动物实验,从零开始,不断设计、摸索、验证与优化灌注手术方案,最终探索出了一套全新的心脏移植技术流程,并将该技术命名为“无缺血心脏移植术(Ischemia-free Heart Transplantation,IFHT)”。
 
该技术的成功应用,意味着之前预判不能应用的边缘供心有可能成为更多患者的福音,同时可能将现有的供心功能评估阶段提前,大幅度提高心脏移植预后。
 
这种技术目前只有中国攻克。凭借这项技术,中山一院副院长、器官移植科学科带头人何晓顺团队于2021年4月获得了2020年度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特等奖。这也是我国首次荣获此项大奖。
 
“无缺血+不停跳” 67岁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手术成功
 
5月24日,67岁的福伯在中山一院就诊时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脏核磁共振、超声心动图、血液检验结果都提示福伯的心脏已进入了终末期,心脏最重要的动力来源——左心室的收缩功能已经减退到正常水平的1/4。同时,他还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肺动脉高压、肾功能减退等基础病变。
 
6月26日,福伯接受了“无缺血”心脏移植手术。下午2时,福伯和受体捐赠者同时进入了手术间。在对福伯仅能蠕动的巨大病变心脏进行切除的同时,供体获取组的医护人员们则在有条不紊地获取供体心脏。在为供体心脏特意设计的一套灌注及保温系统帮助下,供体心脏在器官槽内鲜活有力地跳动着,一刻也没有停顿,并且保持着正常体温,被顺利转运到受体手术间。
 
手术共经历了四个半小时,手术后36个小时以后,福伯已经可以拔除气管插管。到目前为止,他的心脏跳动完好,并未出现排异现象,其他器官状态也很好。
 
经历过大手术的福伯,近日可出院。
 
《美国移植杂志》发表评论,称这是“器官移植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器官移植将进入‘热移植’时代。”世界移植协会主席Nancy Ascher表示:“‘无缺血’器官移植可以拓展至心、肺、肾等移植领域,并可向全球其他地区推广,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国医生,好样的!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攻克!中国医生破解全球心脏移植难题,他们就是这么强大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