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研究:接种新冠疫苗后VITT 一旦脑静脉血栓形成病情会更严重
2021-08-25
753

目前已经确认,疫苗诱导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VITT)这一新型综合征为新冠疫苗的罕见副反应。2021年8月,发表在《Lancet》的一项研究显示,在VITT的背景下,脑静脉血栓形成会更严重。非肝素抗凝剂和免疫球蛋白治疗可改善VITT相关脑静脉血栓形成结局。
 
背景:VITT的新型综合征已经作为新冠疫苗罕见副反应出现。脑静脉血栓形成是该综合征的最常见表现,但是据研究者所知,之前还没有详细描述过。研究者旨在记录疫苗接种后脑静脉血栓形成伴和不伴VITT的特征,评估VITT是否与较差的结局相关。
 
方法:为了进行这项多中心队列研究,研究者要求医生提交所有在脑静脉血栓形成发病之前接种新冠疫苗的病例,不论疫苗类型、疫苗接种和脑静脉血栓形成症状发生的间隔、血液检测结果如何。研究者收集了临床特征、实验室结果(如果可能,包括抗血小板因子4抗体的检测结果)、新冠疫苗接种后发生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入院时的影像学特征,无排除标准。如果住院期间记录的最低的血小板计数低于150×109/L,以及如果测量的D二聚体的最高值高于2000μg/L,研究者则将脑静脉血栓形成病例定义为VITT相关。研究者比较了住院结束时VITT组和非VITT组死亡或需依靠他人帮助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3~6)的患者比例(研究的首要结局)。VITT组也与脑静脉和硬脑膜窦血栓形成的国际研究中描述的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大型队列进行了比较。
 
结果:2021年4月1日~5月20日,研究者收到来自英国43家医院的合作者提供的99名患者的数据。由于4名患者没有脑静脉血栓形成的确切影像学证据,被研究排除。剩下的95名患者中,70人患有VITT,25人无。VITT组的中位年龄(47岁,IQR,32~55)低于非VITT组(57岁,41~62;P=0.0045)。VITT相关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位3个,IQR,2~4)比非VITT患者(2;2~3;P=0.041)具有更多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和更频繁的发生颅外血栓形成(31/70(44%)vs 1/25(4%);P=0.0003)。VITT相关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3/70(47%))比非VITT组(4/25(16%);P=0.0061)更频繁的发生死亡或依赖首要结局。在VITT患者中,接受非肝素抗凝的患者(18/50(36%))比未接受的患者(15/20(75%);P=0.0031),以及接受静脉免疫球蛋白(22/55(40%))比未接受的患者(11/15(73%);P=0.022)发生不良结局的比例更低。
 
结论:在VITT的背景下,脑静脉血栓形成更严重。非肝素抗凝剂和免疫球蛋白治疗可改善VITT相关脑静脉血栓形成结局。由于现有的标准排除了一些具有其他典型VITT相关脑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因此研究者建议建立新的更合理的诊断标准。
 
 
(选题审校:何娜  编辑:贾朝娟)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Lancet. 2021 Aug 6;S0140-6736(21)01608-1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vaccination against COVID-19 in the UK: a multicentre cohort study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