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更是外科学的精髓。解剖就是行车路线,解剖不灵,寸步难行。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无论你多么熟悉解剖,也还是应该不断翻阅解剖书,反复增强、巩固。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的郎景和教授上学时最喜欢的一门课程是喜欢解剖学。他说,他上大学那会儿,还没有现代人的各种高科技的电子辅助工具,当时没有幻灯片,只有挂图或板书,教解剖学的老师就利用这些挂图讲下肢及足部骨骼。令人惊愕的是,当时老师面对着学生,口中讲着的“位置”都却能用手中的教鞭准确无误地指在背后的挂图上。那解剖图,那足部小骨头完全印在老师的脑子里。
郎景和喜欢解剖学的另一个理由是丰富形象思维,训练记忆能力。无论如何实践和联想,解剖仍然是要强制化记忆的,并且要反复增强、巩固。有一次他在复兴门地铁站,看到有一张地铁线路图与盆底解剖图何其相似!立马拍下,随后插入解剖学的课件中,效果甚佳。解剖就是行车路线嘛!
学解剖、记解剖、用解剖,有个不断提高甚至升华的过程。刚开始时肯定需要加强记忆的,哪怕是死记硬背,或者编成顺口溜,那也是工作的需要。后来有了外科手术的实践,图谱上的解剖变成了鲜活的人体器官组织,并经反复印证已然成为自己手下的“解剖学”。再后来,解剖已经刻在了脑子里,并且是3D立体,可动可变,活现于心了。
这正是从一般解剖学到临床解剖学,再到数字解剖学、“虚拟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吗。只不过,计算机技术帮助我们实现了这一向往。
但是,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无论你多么熟悉解剖,也还是应该不断翻阅解剖书,反复增强、巩固。。办公室、书房、卧室,所有你呆的地方都要放一两本解剖书,随时可得,随时可查:解剖就是生命线!
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术中,辨识神经很难,解剖保留神经更难。郎景和说有三种情况:一是手下有神经,脑中无神经——手下的神经不一定是神经;二是脑中有神经,手下无神经——手下工夫不及;三是脑中有神经,手下也有神经——这就对了。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