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缩后除”!港大医学院成功让四期肝癌转化为1期 并接受活肝移植
2023-12-14
512

近日,香港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公布,使用“先缩后除”的治疗方案成功将一名晚期(四期)肝癌患者转化为早期(一期),患者随后接受了活肝移植手术。目前,该病人身体状况良好,未见复发。

 

肝癌患者接受“先缩后除”治疗方案 肿瘤缩小了一半

 

上述研究团队介绍,此前利用“先缩后除”方案为一名65岁的患者进行治疗,该患者不仅是乙型肝炎携带者,同时患有肝癌(第四期)。治疗半年后,检查结果显示,该名病人肿瘤已由原来的18.2cm缩小至9cm。

 

随后,研究团队为该患者进行活肝移植手术。

 

此外,研究团队还将这一方案应用在高龄患者身上,成功为一名85岁、患有肝癌的患者手术,切除两个肿瘤。

 

关于“先缩后除”

 

“先缩后除”的治疗方案由香港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外科学系临床教授陈智仁及癌症医学中心临床肿瘤学系临床助理教授蒋子梁带领的研究团队早前开创,研究团队提出结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免疫治疗,来诱导中晚期肝癌缩小。

 

该研究团队今年年初在《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介绍了“先缩后除”的三部曲疗法:

 

首先,病人在治疗首日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来控制肿瘤;

然后,在第28日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正面攻击肿瘤;

接着,14日后每两星期一次施以PD-L1免疫疗法阿维单抗继续追击癌细胞。

 

总体来说,这三部曲疗法的目的是把肿瘤缩小至可用手术切除,从而根治肝癌。

 

香港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外科学系临床教授陈智仁表示,“先缩后除”治疗方案对于肝癌患者和医学界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和临床价值,为肝癌治疗带来突破。他指出,“先缩后除”的特点是侵入性低、安全和接受程度高,切合不适合高风险和复杂手术的高龄患者的需要,为高龄患者带来治疗契机。

 

陈智仁还提到,此治疗方案提供了确切的治疗时间表,大部分病人在半年内都得到明显的治疗效果,让病人和家属有明确的治疗计划和预算。

 

期待未来这一治疗方法惠及更多的肝癌患者。

 

早筛、早诊、早治

 

众所周知,肝癌是“沉默杀手”,经常一发现就是晚期。数据显示,每年新发病例达41万例,死亡病例达39万人。过去数十年,我国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但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

 

因此,专家建议,肝癌高危人群一定要早筛、早诊、早治。哪些是肝癌高危人群呢?

 

五年以上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

40岁以上有慢性肝炎病史的男性;

长期酗酒者;

 

总之,有肝部不适、疼痛等症状,曾检测甲胎蛋白有异常的,一定要定期体检,筛查指标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检查。

 

(环球医学编辑:余霞霞)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港大以“先缩后除”方案令肝癌晚期病人好转 为世界首例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