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西医没有谁对谁错,只是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去诊断和治疗疾病。如果硬要给中医西医做个审判,那么就看疗效。从疗效看,那么结果不言而喻,西医可以治愈,中医治愈的也不再少数。但是,如果非要用西医的标准去衡量中医,那就是犯了削足适履的错误。因此,审视中医还要丢掉西医的“尺码”,用事实说话。
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影响着多少代人的生息发展。但是,一些对它误解的人偏偏喜欢拿着中西医之争来较劲,似乎非要分辨个高低不成。
其实,许多人对中医的误解是因为他审视中医的视角不对。我国著名医学家吴阶平曾经对中医的认识是这样的,他说,当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读书时,曾批驳过针灸能治疟疾。他说:“当时我说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难道针灸能把疟原虫一个一个地扎死吗?”后来吴阶平才知道针灸能够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治好了病。
用西医的视角来评判和审视中医,解读中医治疗的思路当然很难理解中医。西医治的是病,消灭侵入人体内的病毒;中医治的是人,用药的偏性来纠正人的偏性,从而调节人体平衡。有人用“矛”和“盾”来比喻中医和西医治疗理念不同。西医治疗重外力,相当于让进攻的“矛”变利;而中医治疗重内力,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让防御的“盾”变坚实。这是缘于中西医治疗思路的差异。
西医治疗运用“战争”模式,中医治疗采用“和平”模式,从而带来临床效果的差异。上世纪90年代,何大一教授发明了“鸡尾酒疗法”,艾滋病患者的病毒载量以对数级下降。采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尽管没有除恶务尽,患者带“毒”生存,不符合现行的评价标准,但能延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入发病期,降低病死率,降低机会性感染发病率且改善症状体征。
人们常说:“正气足,百病莫生。”中医的治疗理念是扶正固本。扶正就是扶助正气,固本就是调护人体抗病之本。正气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免疫功能,治疗以调护人体正气为主,“留得一分正气,便有一分生机”。正气虚弱,不能抗御外邪侵袭以至各系统相继虚损,治疗起来往往“按下葫芦起了瓢”,让病人备受折磨。中医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目的是保护和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扶正固本,提高生活质量,并使患者长期带“毒”生存。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治的是病,救的是人,所以中医疗效应该是患者说了算,如果忽视了活生生的人的感受和体验,如此评价疗效是舍本逐末。中医治人,在治疗过程中讲究“辨证论治”,是针对患者的“证”来进行治疗,通过吃药来改善患者的体征,关注患者的主观感受,关注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如果无视二者治疗理念的不同,用西医指标来评价中医疗效,一味强调指标的正常,有点像强行治罗锅,结局是罗锅没了,人也没了。
虽然中医不能包治百病。但是对于患者来讲,有疗效就是硬道理。中医延续几千年靠的就是疗效,然而目前中药疗效却遭遇现实评价的考验。中医药几千年来治疗大量的病例,是名副其实的“大数据”,但缺乏系统梳理,没有把这些散落的珍珠串起来,形成有效的疗效证据。改变中医疗效评价滞后的局面,亟须建立符合中医自身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中医临床研究,提高其科学化、客观化已势在必行。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