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放眼全球,还是纵观古今,医生都应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既有丰厚的经济收入,又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在古人的心中,良医的地位与可与丞相比齐。在国外,很多优秀人才也都愿意付出高昂学费与巨大精力去学医,因为医生的投入虽高,回报也很高。一旦拿到医师执照,便可衣食无忧,备受尊敬。
然而,近年来很多中国年轻医生对职业发展很是困惑,看不清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有的更是打起了退堂鼓,想要转行。
那么,目前年轻医生面临着哪些职业困惑?年轻医生应该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让自己在职业发展上走得更为从容呢?
哪些职业困惑在折磨年轻医生?
谈到年轻医生,很多老医生都会摇头,有很多吐槽:没有耐心、吃不了苦、不能接受批评、想一夜成名一夜变富。虽然,这些老医生说的问题在年轻医生身上确实存在,然而,我们是否也真实地看到了年轻医生的确又苦又累赚的又少的现状呢?年轻医生的职业困惑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1、付出多收入低少。医生培养周期长,工作强度大,压力大(与生命打交道),而收入相对低,劳动价值得不到经济上的体现。
2、生活规律紊乱。对于医生而言,没有明显的节假日之分,值班加班是家常便饭,而且长期如此。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规律节奏与家庭成员严重不相匹配,很多医生都无法享受到节假日与家人团聚的幸福。
3、医患关系紧张,工作氛围不佳。在工作中,医生的被关注度很高,工作环境也愈加透明化,加上患者的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医生与患者的关系经常剑拔弩张,紧张的工作氛围让医生倍感压力。
4、晋升空间受限,晋升制度死板。医生通常只有一条职务晋升通道,即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一般来说,通过考试后每5年晋升一级。年龄低于40岁的医生几乎不能获得副主任医师级别以上的职称。一般的主任医师,年龄几乎都在45岁上下。对于年轻人来说,晋升的空间常常受限。
年轻医生面临的压力与挑战甚至种种不公平是现实存在的。然而动不动就要转行是否划算呢?其实,生活在哪里都很辛苦,离开医生行业,到其他的行业也会有其他的困难和痛苦。年轻医生应该仔细想一想,既然已经投入了那么多精力和心血学医,可能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也都投入到医生这个行业中了,冒然离开是否对自己也是很大的损失?要学会从长计议,待遇低、医患关系紧张只是这个特殊时代变化所经历的一个过程,总会向好的方向逐步改善,相对人生几十年的规划而言这个时期或许并不漫长。凡事需想开点儿,有时忍耐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医生有哪些职业发展方向?
人非圣贤,孰能无惑。如果只是一味的迷惑和抱怨,不认真思考和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就会导致对工作失去应有的热情,终将一事无成。应首先了解医生这个职业未来有哪些发展方向,然后依据自身的条件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
1、临床医生:以临床实践为主,做一个相对单纯的临床医生,不搞或少搞教学和科研。
2、临床带教医生:在做好临床医生的同时,愿意花时间在教学上,给大学生上课,带教年轻医生。
3、临床研究者:在做好临床医生的同时,喜欢做临床研究,写临床相关文章。不要以为临床研究只能发中文文章,设计得好的临床研究可以发影响因子非常高的SCI文章,例如NEJM、JAMA、LANCET。
4、临床科学家:既是非常好的临床医生,又是很好的科学家,是要拿高水平的基础研究方面的科研基金的,是可以发高水平的SCI文章的。一般来讲,好的大学附属医院的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非这类人莫属。
5、临床管理者:既可以做临床医生,又可以做行政管理者,例如科研教学管理者、医政管理者。
6、科学家:未来的方向是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不做或很少的临床工作。即使如此,初期的临床工作基础也是很关键的。因为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提出好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向,取得更大的成就。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医生的职业发展方向了然于胸,就可以有的放矢。年轻医生需要正确的评估自己。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既要弄清我想干什么,又要想清楚我能干什么和我应该干什么。
不同阶段做不同的事
孔子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生的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奋斗目标,是对人生总目标的细化,是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实现。作为医生,在不同阶段也应有不同努力方向。
30岁以前:学习为主,做好住院医生,读完研究生,打好“三基”的基础,最好能出国学习一次,至少6个月,最好1~2年。
30~40岁:做事为主,这时已经成为科里干活的骨干,要能独当一面,要能练就一门绝活。
40岁以后:传道授业为主,已经是教授、专家、研究生导师,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了,就该花些时间传道授业解惑。
“先博而后约” 逐步走向职业制高点
古人治学讲究“博而后约”,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特别提倡博学,他以盖房子为例,说明只有"阔开基,广开址",才能使建筑物高大坚实。但博学不能“杂而无统”,应当“博而后约”,将博与专统一起来,“惟先博而后约,然后能不流杂”。博学和专精相辅相成,博学以察全貌,专一以达精深。只有博学,才能适应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的要求;只有专精,才能在一方面取得成功。"因此,要想成为卓越的医生,也得经历“先博后专”的学习和历练过程。
1、住院医阶段要全科化:在住院医生阶段,培养要全科化,例如妇产科的住院医生需要进行妇科,产科,计划生育方面的全面轮转,包括门诊和病房,不能过早分科。
2、主治医生培养专科化:做完总住院进入主治医生阶段,就需要进行专科和亚专科的培训。如果是选择做产科的话,就需要确认未来是做普通产科、母体医学、还是胎儿医学,这需要制订不同的Curriculum(培养方案和计划)。
3、副高以上医生培养专病化:进入副高阶段就是专家了,但是专家不能太泛,需要聚焦,需要考虑专病化。如果是选择妇科肿瘤,应该各种妇科肿瘤的手术都会做,但是不能说自己什么妇科肿瘤都是专家,应该要明确自己希望成为卵巢癌,内膜癌,还是宫颈癌方面的专家。如果确认了自己是卵巢癌专家,就应该卵巢癌手术做的最多,卵巢癌方向自然科学基金拿的最多,卵巢癌方向SCI文章发的最多。
在当前,即使在中国行医面临种种困惑,年轻的医生们也不应该在抱怨中度过大好的青年时光。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成为职业发展的重要利器。对于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地规划,势必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年轻医生一方面需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医术水平;另一方面,要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自己的职业发展更为顺畅。
(环球医学编辑:贾朝娟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