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医改又成热点。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这是千百年来所有普通百姓孜孜以求的梦想,既是历代施行“仁政”的明君的目标,也是儒家文化下心怀天下的士大夫的梦想。其实,这也是医改的目标。“病有所医”并不能依靠医生们的悲天悯人和悬壶济世而自动实现,而是要依靠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古往今来都如此。目标和利益导向必须明确。
医疗卫生改革是执政者争取民心的重要手段。政府投入医疗卫生,是花小钱省大事。相反,如果政府责任不到位,人们生病时本来就十分脆弱和恐惧,又要为看不起病、排不上队所累,就很容易对社会产生负面情绪,甚至诱发极端行为,破坏执政基础。
当然,医改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因为政府政策未必始终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商业保险公司、医药产业等强大利益集团追求超额利润,和人人公平享有医疗服务的目标是冲突的。如果政府被这些利益集团所绑架,就会导致医改方向偏差。这也是一些西方国家政治体制的缺陷,美国、英国、拉美都走过弯路。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就建立了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1949年到1978年,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68岁,达到当时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超越了其他发展中国家。
近年来,中国医改发挥制度优势,取得了很大成就,与其他一些国家举步维艰形成对比。同时也还面临着巨大挑战,“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之一。2009到201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从2009年的1.61万亿元上涨到2013年的3.17万亿元,四年即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8.4%,远高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2013年三种主要保险项目的实际报销比例分别为52.0%、44.0%、35.8%,报销比例的增长还赶不上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2014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回答“您感觉家庭支出压力最大的一项是什么”的问题时,选择“医疗”的家庭最多,占27.2%。有17.6%的家庭在过去一年曾经因为看病而向人借钱、贷款或变卖财物。应住院未住院的患者比例依然有25%,其中65%是因为“没钱住院”。
“看病难、看病贵”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都会造成影响。从国际上看,办医院提供医疗服务,是发达国家进入发展中国家,扩大其政治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手段。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主动打这张牌呢?
实现“病有所医”,也是中共对人民的回报。今天为老百姓提供医疗保障,不是负担和恩赐,而是责任和回报。今天如果能够实现“病者有所医”,也一定能够继续成为巩固执政基础、促进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
深化医改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贯穿经济社会领域的重大民生和发展工程,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各地各部门要协力同心,共克难关,突出重点,注重细节,更好地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并朝着建设中国特色医疗卫生制度这一个根本目标迈进。
要以卫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成果为基础,充分考虑各参与方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从实现医改的目标与各参与方的各自目标之间的激励相容出发,精心设计出未来几年的深化医改方案,并把握时机稳步推进。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