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12.5亿人口的印度或将成为又一个亚洲黑马,其医改备受关注。不过,我们很难用一个简单词汇总结其医改结果,它就像这个国家本身一样,充满了割裂与矛盾。提供印度“免费医疗”的公立医院实际上是医药短缺、设施落后、病人无法得到良好救治的代名词。印度近80%的医疗服务由私人机构和慈善机构提供,这一比例超过美国、法国、日本和英国,高居大国之首。
改革的终极目标,是达到利益分配的最合理化,印度医改则用它的逻辑与方式,为世人带来了一份独一无二的发展标本。
背景
印度国内持续面临着健康问题的挑战。印度的人口负担巨大,人均国民收入只有3900美元。印度将国家预算的4.1%用在了医疗保健事业上,但平均每1700名公民才拥有一个医生。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最理想的比例应该是每1000个公民拥有一个医生。相比之下,古巴每1000个公民拥有6.7个医生,而美国的数字是1.5个医生。美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为5.4万美元,医疗健康占据了国家预算的18%。同时我们看到,美国的所有医生中,印度人占到了5%。而美国的医学专业国际学生中,印度人更是占到了20%。印度的医疗工作者同样也是中东地区医疗服务的核心力量。
“免费医疗”只是看上去很美
最为普遍的医疗服务模式是“现金支付”。在印度,理解这种概念没有任何难度:病人自己要支付基础费用,并向医生/医院支付的相关账单费用。很多人会说,政府的确为全体人民提供免费的普遍医疗服务。没错,这是真的。印度政府宣称,任何人都可以免费到政府医疗机构接受诊断和治疗。不过,现实中政府的医疗机构都很破旧。由于那里的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较差、工作积极性低且腐败严重,政府医疗机构通常是人满为患,不能正常运转。所以很多印度人根本无法享用这项免费的服务。
1949年印度通过的第一部宪法中明确规定,所有国民都享受免费医疗。只要身处印度,到公立医院看病除了药费,挂号费、检查费、就诊费甚至包括营养餐都免费。
然而,公立医院严重“供不应求”。公立医院已经是医药短缺、设施落后、病人无法得到良好救治的代名词。
缺医少药的“免费医疗”
政府在公共医疗上的投入十分有限。据统计,印度目前是全球人均医疗费用投入最低的国家,医疗卫生投入低于GDP的1%,全国的公立医院仅有17.5万张病床是处于使用状态。这对于拥有超过12亿人口的大国,无疑是杯水车薪。
资金缺乏的另一个恶果是药物的匮乏,抗菌素种类十分有限,许多医生都只能开了处方,让病人自己去药店买药。
公立医院也很难吸引好医生。比如,某资深肿瘤科医生有25年从业经历,如果在私立医院,这样的资历足够让他过上体面的中产生活,但在公立医院,他的月薪仅有100美元(约650元人民币),迄今仍住在贫民窟。
免费拿药:政府改变的第一步
所幸,公共医疗发展的瓶颈,最终还是引起了政府的注意。当局雄心勃勃,计划增加医疗投入,并制定一项全民免费拿药的医改计划。
根据这项计划,在2012~2017年,印度政府将投入54亿美元到公立医院,实现看病后基本免费拿药,改变印度人目前到公立医院只能“开方走人”的现状。
新的计划将把348种便宜的通用名药物列入政府的采购名单,并拒绝来自外国的名贵药物。
虽然印度的公立医院依然会设施落后,挤满穷人,但如果此项计划能如期实施,“全民医保”或许将不再是镜花水月。
私营医疗:印度医疗“领军者”
20年来,印度经济高速增长的所有成果,似乎都投射在了古尔冈这座距离首都新德里整整一小时车程的新兴城市。26家大型商场、7个高尔夫球场,还有高端时尚品牌,繁华的外表里包裹的,是这个亚洲新兴经济体飞速崛起中最强劲的脉动。
印度最大的私营医院运营商于2010年在这里开设了它全球范围内第76家连锁医院。
在印度,“私营”即意味着“舒适”“高质量”。
在拥有两座喷泉的医院大厅中,有十几个划分明晰的功能区餐饮区内从省时省钱的便捷快餐到约会专用高档餐厅,商业区内是十多家世界知名服装品牌的专卖店,休闲区内拥有提供私人教练的健身中心和SPA会所。当然,所有项目都是收费的。
该医院拥有全球最先进的320排640层CT扫描仪,只需要0.35秒就可完成全器官检查。它与全印医学院(AIIMS)共同研究癌症阻断的最新基因疗法,把最新研究成果运用于临床。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我们通过给医生提供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0~20%的工资,吸引最优秀的医生,并有超过70%的医生曾在欧美医学院校留学。”
该医院甚至还通过了美国JCI认证,这代表了国际医疗服务最高水准。在这里,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本土“富人”和国际病人,打着“飞的”前来就诊。在他们看来,把健康和生命交给空前发展的印度私立医院,实在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私营医疗解决印度80%医疗服务
上述医院也许是个极端案例,但它所代表的印度私营医疗部门,的确在印度整个医疗体系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印度的人口结构、地理条件以及落后的基础设施水平,使这个国家可能面临世界上最沉重的医疗负担。
鉴于这种状况,印度政府难以构建强大的公共医疗体系,市场基本被私人医疗机构占领。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印度近80%的医疗服务由私人机构和慈善机构提供,这一比例超过美国、法国、日本和英国,高居大国之首。
实际上,从1980年代起,印度政府已经意识到私人投资可以帮助印度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1983年印度《国家卫生政策》首次提出通过发展私营医院增加医院供给,随后印度政府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细则对私营医疗行业的投资给予支持,包括提供廉价土地、鼓励外商投资等。
除了走高端路线的大型私立医院,大量由个体运营的小诊所,也在有效地弥补着公共医疗在农村地区的缺失。据调查,印度全国大约有127万农村私人医疗执业者,每次诊疗收费10~50卢比不等。
在印度,政府承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但是却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私人医疗保健机构势力强大,但是贫穷的人却会因为缺钱而无法使用他们的服务。所以印度需要提高医疗保健事业的预算,尤其要在疾病预防和初级医疗卫生保健这两个领域加大投资。另外,印度需要培养更多医生和辅助医疗人员。政府无需自己运营医疗保健机构,而是应该扩大公民的医保服务,并加强立法保护。如此一来,政府就可以利用私人医疗机构为自己的公民提供更多满足其需要的医疗服务。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