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医生自由执业并非真的自由
2015-05-26
502

俗话说得好,有得必有失。这句话用在中国医生身上再适合不过了。在很多医生渴望自由职业、渴望跳出体制的时候,成功建立了“医生集团”的张强却给了这些医生一个忠告:体制外的自由医生,也有不自由的地方。

病源

患者资源是每一个决定跳出体制的医生需要考虑的问题。现在的中国医疗环境内,患者看病的意识还是以医院为主,所以跳出体制的医生将会面临患者资源减少的情况。

有人开玩笑说:在大医院,让傻子坐在诊室,门外的患者也会门庭若市。虽然听起来有点极端,但也是反映了患者选择医院来看病的盲目性。

不过这对于医生来说可能并非坏事。首先,在面对每一位患者的时候医生不再需要顾及时间的限制,可以与患者详细探讨病情。另外,医生也要时刻自己提高专业知识,因为只有那些临床技术过硬,拥有众多患者信任和支持的医生,才有机会在体制外生存并发展。

科研

中国的科研环境也不同于国外。在国外,私人资助的科研实验室很多,良好的竞争环境造就了科研的高水平。但国内的科研资源还是以国家资助为主。国营医院占据数量优势和人才优势;而且国营医院的科研论文指标任务激发的追逐动力,并且有专门的科研部门做公关活动;另外政府目前还缺乏向非公医院投入科研经费的经验和思路。最后一点,就是非公医院为生存而导致重市场轻科研的氛围。

所以说体制外的医生要想致力于科研活动,就现在的医疗环境来说并不容易。

职位和职称

这是很多医生犹豫要不要跳出体制的最重要原因。国营医院的行政职位和职称,能够给人以权力,直接决定了在体制内有多少可以支配的资源。在官本位思想的左右下,人们非常在乎自己的头衔和权力。所以在某些情况下,或者对于某些人来说,政治因素比技术因素更能决定一位医生是否可以成为“名医”。

离开体制后,“医生”成了唯一的职位。对长期在体制内拥有较高职位和职称的医生来讲,是个极大的心理和能力上挑战。

个人收入

在国营医院,“医生走穴”成为多点执业或者自由执业的过度形式而大量存在。这主要是因为国营医院基本工资不高所导致。而技术收费的严重不合理,加上大环境的因素,也迫使不少医生被拖入“回扣”和“红包”的泥潭。而这些灰色收入,大多以现金的方式交易,大多不会产生税费。

但当医生一旦跳出体制,那么医生的每一笔收入,很难走灰色路线。个税费率从20%到45%不等。所以跳出体制并不意味着收入一定会增多,相反可能在适应初期月收入还没有在体制内的多。

所以说,自由的背后,是更多的“不自由”。尽管自由执业如此具有挑战性,但仍无法掩饰其魅力,仍然不会阻挡部分中国医生内心的向往和憧憬。或许是中国现有的医疗环境让医生的自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是自由一定是每个医生的渴求。随着医疗改革的进步、政府的医疗政策开放、国际化医疗机构平台出现、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患者群体对医疗要求的提高,都给医生自由执业提供了可行性。

(环球医学编辑:余睿智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