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屠呦呦获哈佛医学院华伦·阿尔波特奖
2015-06-16
388

6月4日,哈佛大学医学院官方网站公布2015年度华伦·阿尔波特基金会的授奖信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屠呦呦研究员因其在抗疟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荣获此奖,成为首次获奖的中国学者!同获此奖的还有纽约医学院从事抗疟疫苗研究的Ruth S. Nussenzweig和Victor Nussenzweig两位教授。该奖将于今年10月1日在哈佛医学院举办的专场研讨会上向三位获奖人颁发。

奖项介绍

华伦·阿尔波特基金会及其奖项由美国马萨诸塞州切尔西市慈善家华伦·阿尔波特于1987年设立。该奖项通常授予医学科学家,以肯定其研究成果在预防及治疗人类疾病或紊乱方面的突出贡献。该奖项也颁发给一些最终会改变人类对疾病的认知或者提高人类治愈疾病能力等方面有开创性科学发现的研究人员。

每年,华伦·阿尔波特基金董事会的科学顾问们从世界各地推荐的30~50位候选人中投票选出最终获奖者。该基金会颁奖委员会主席由哈佛大学医学院院长担任,而评委均是生物医药领域的杰出科学家。

迄今为止,该奖已经授予51位学者,其中7人后又获得诺贝尔奖。以往获奖者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苏格兰、瑞士、以色列、阿根廷等国家。这是该奖自设立以来,首次颁发给中国学者。

获奖原因

疟疾是在发展中国家大肆传播的一种致命恶疾。仅在2013年,就曾出现2亿相关发病案例,导致了584000例死亡案例。相关病例主要出现在非洲,可以说疟疾是新千年里人类所遭受的一大酷刑。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句诗出自《诗经》,其中的“苹”指的是蒿类植物。一位中国科学家,她的名字正取自上述诗句,仿佛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安排,她和她的研究团队也正是从青蒿中发现了专门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这种药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她就是屠呦呦。

屠呦呦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523工程的带头人,该项工程由中国政府设立,旨在寻找有效的抗疟药物。她和她的团队对能退烧降温的植物提取物进行了检测,并确定了其中能够抗击疟原虫的有效成分。在发现该提取物能消除老鼠和猴子血液中的疟原虫后,屠呦呦教授和她的同事们不顾安危在自己身上做实验,确保该药有效安全。该团队最终成功研制出青蒿素药物,至今该类药物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抗疟药物,成功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事实上,每年有4亿人份的青蒿素被使用于抗疟的综合治疗。

屠呦呦教授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使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相结合,将其中最宝贵的内容带入21世纪。

从神奇的小草中提取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恶性疟疾、脑疟有着强大的治疗效果、挽救了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神奇物质,被饱受疟疾之苦的非洲人民称为“中国神药”。

相关专家推荐评语

哈佛医学院院长Jeffrey S. Flier表示:“非常感谢这些能将实验成果转化为临床治疗途径的研究人员,我深受启发。他们的贡献使医学研究成为治病救人有效的‘助推器’,而非无用的‘试验场’。”他还说,“今年我们将此项荣誉授予这三位医学科学家,他们用行动证明了如何通过漫长而辛苦的基础生物学研究工作来改变数百万人的生死。”

阿尔波特基金会颁奖委员会的科技顾问、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免疫学和传染性疾病研究中心主席Dyann Wirth表示:“如果讨论科学发现的成功转化,青蒿素可以称得上是一百年来最重要的典型案例之一;这项工作是基础研究转化为药物并成功挽救生命的经典案例。”

华伦·阿尔波特基金会主任Bevin Kaplan Reifer表示:“今年,我们很高兴能将此奖颁予在全球领域有如此重要贡献的医学科学家。此奖设立的核心准则——最高尚的成就即为人类进步奋斗终身。在这样的考虑下,我们认为屠呦呦、露丝和维克多三位教授是最合适的获奖人选。我们衷心祝贺三位获奖!”

我们对屠呦呦研究员的获奖表示热烈祝贺!屠呦呦研究员获得华伦·阿尔波特奖,充分说明了中医药学的科学价值和国际认可度,体现了中医药学的科技创新驱动能力,也是对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激励。屠呦呦的获奖,给中国科学界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座奖杯!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