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真的是得医生者得天下?
2015-07-14
466

随着移动医疗的发展,在面对一些病症的时候,风尘仆仆地奔赴医院已经不是治病的唯一途径了。或许我们只需要下载一个APP,问题就能轻易地解决。Bob Wachter表示“有了先进的智能设备,如果为患者配备良好的算法和优秀的备份计划,他们将可以自己治疗很多种类的疾病。”医疗保健行业目前正处于一股技术热潮之中,变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波士顿一家数字医疗创新实验室Medullan的CEO兼创始人Ahmed Albaiti称,他们以“数字医疗”或“新医疗保健技术”为关键字,可检索出超过2000家创业公司。因此,凡是那些涉足移动医疗领域的公司,无论其多么优秀和富有远见,都躲不过这块战场上激烈而又复杂的竞争。中国的情况也大抵如此,医疗领域正在从一片“蓝海”变成“红海”。

不知道是哪位行业大神提出,移动医疗“得医生者得天下”。这么说的逻辑在于:在现有的医疗体系下,医生是稀缺资源,同时又是服务主体,所以只要把医生拉过来其他事儿都好说。很多互联网行业过来的投资人对于医疗其实看不懂,在这种情况下最简单的投资逻辑就是:医疗在风口上,医生和医院是目前医疗服务的主体,所以谁手里有医生,谁连接的医院多,谁就牛,最起码比手里没有资源的牛。目前我们看到的移动医疗行业其实都围绕这个逻辑展开的。

其实,医疗是三方市场:医疗服务提供者、患者、支付方,缺一不可。我们不是说医生不重要,而是说,如果只有医生,而没有患者和支付方的参与,医疗干预的行为就无法发生。有人可能会说,有医生患者自然就会被吸引过来啊。这事儿听起来好像隐约成立,但事实上并不成立。中国不缺技术能力高的好医生,但是真的缺乏有个人品牌号召力的好医生,每天涌入三甲医院的千军万马大部分都是冲着大型公立医院的号召力。况且,已经有品牌的医生基本都不缺平台,也不会没事儿到一个新兴的移动医疗平台上来。

这种先入为主的概念,让很多创业者大大低估了教育用户的难度。很多人都以为难点在于怎么圈本来就很忙的医生,但其实移动医疗最难的是让用户接触、认识,并信任这种全新的医疗健康服务方式。我们是在白手起家,创造一个用户完全陌生的行业,这才是真正的难点!

传统业态里我们称为资源的东西,在互联网时代其实就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滴滴和Uber有那么多注册的司机,但是他们也不会把司机看成自己的资源,因为大家都知道司机选择用谁全看哪个对自己更实惠。用一套透明的,有吸引力的全新规则撬动供需双方,这套互联网的打法,也适用于医疗。

无论如何,医疗保健行业彻底转变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患者对面对面就医的依赖正在逐步减少。医疗行业是有点特殊,医疗供方资源的确总量上短缺,但是这都不能成为忽略用户,忽略服务核心价值的借口。况且,我不知道如果移动医疗仍旧漠视用户,那和传统医疗又有什么区别?

(环球医学编辑:贾朝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