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累趴”堪比酒驾 亦应严查
2015-07-15
502

近期报刊和网络上出现不少医生因为劳累趴倒在手术室地上、更衣柜或治疗台上,甚至有医生出现过劳死的事故,舆论却说他们不顾个人劳累为病人解除病痛,是最美医生,但常态下,医生的日常工作不应该反复出现这种情况,频繁出现,是应该反思和寻找原因解决,并不值得提倡更不应该树为模范。

作为医生,对需要手术的病人病情应该充分了解,对手术中可能出现什么异常情况应该心中有数并提前做好处理预案,所以这个手术需要多少时间会有大概的判断,如果安排下一个手术应该不影响自己应有的休息和吃饭时间。当然,病人病情千变万化难以完全按事先预料那样发展,偶尔出现加班是可以理解和值得同情的,但如果是常态,几乎天天这样,那就应该查找原因,避免再次发生。

对于经常出现手术连轴转、医生累趴手术室这种情况,在我看来有下面几大原因:

第一,中国优质医生不多,而且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大型医院,结果人们都集中到大型医院看病,大型医院天天爆棚,这里的优质医生日日辛苦。

第二,医生成为了公立医院的机械劳动力。公立医院年年扩张,不光病人增多,与此同时虽然医务人员的数量也在增加,但其增加的比例却远远落后于病人和病床的增加比例。公立医院特别大型医院事实上已经把医生当成了赚钱的机器,劳动的牲口,工作量上不断加码,以一当十。

第三,医院一系列的经济激励机制是医生过度劳累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一个典型的事实,在省城大型医院一个中级医生的(明的)月收入一般在2~4万元,其中基本工资只有2000~4000元,而其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奖金(如小组奖、科室奖、院奖、月奖、季度奖等)、加班提成、超时工作提成、收病人住院提成、手术站台费……等一系列名目繁多的收入项目。面对这样的收入结构,有几个医生能不主动去过度劳累?为了不拖累小组、科室和全院的后腿,有几个医生敢不去过度劳累?巨大的经济激励机制具有巨大的魔力,劳累根本算不了什么,即使累死了也在所不辞,而且前赴后继,没人愿意从大型医院调到清闲的基层医院工作。

第四,违背人性化的管理。医生过度劳累或疲劳,不仅对医生本人害处匪浅,对病人也是危害极大的,因为医生的疲劳显著增加对病人的误诊误治和手术并发症的医疗过失风险。欧美等国早就有明文禁止医生的过度劳累和疲劳工作。反观我国,不但不禁止,反而大张旗鼓地表扬和奖励医生疲劳工作,卫生行政部门也不严加管制,违背了基本的职业和道德标准。在经济效益面前,人性化管理沦落为漂亮的口号。

第五,“单位人”身份约束了医生的流动。中国公立医院一家独大,而且目前的人事制度下公立医院通过编制把医生圈养成“单位人”,以至于医生很难流动,即使知道会累死也没有多少办法。

第六,中国特色的职称制度。为了牵制每一个医生而形成的当今职称制度,把职称与各种利益捆绑一起,让医生白天忙临床,晚上和节假日在家还得忙着造论文和编课题,而且不干不行,除非改行不想混了。

医生是人,他面对的对象也是人,人命关天不能马虎。是人就会疲劳,疲劳就会注意力下降和动作不协调,这时候做手术可能导致手术意外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除非突发灾难导致病人短时间激增而医疗资源一时无法调配好,疲劳作战是不得已的选择。人是血肉之躯,医生的身体也不是钢铁打造的,如果日常工作经常出现疲劳行医,医生累趴在手术室,这既可能影响医生健康,也会影响病人手术效果,作为管理部门来说,更应当反思,我们要对医生负责,要对患者负责。主管部门应该像查酒驾醉驾那样严查严处疲劳行医,面对酒驾醉驾现象我们就明白这是对他人同样也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疲劳行医不也如此?毕竟医生的健康和安全及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是最重要的,那种不管安全和效果,只要看到辛劳就点赞的做法会误导病人和医生,认为只有不顾自己辛劳为病人工作的医生才是好医生,那些正常生活正常工作的医生不够有爱心。所以注重劳逸结合既能保证自己的健康,又能有效处理病人的医生,才是真正值得信赖的好医生。

(环球医学编辑:张帆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