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年以来,北京、福州、安徽等地均曝出医生猝死事件,让人触目惊心。医生的生命也是生命,社会应将减轻其负担提高到关爱生命的高度上。希望医生猝死引发的行业震动,会有制度及法律补缺与之呼应。
2015年4月12日,北京友谊医院心外科副主任医师李大连教授猝死,年仅48岁;6月29日傍晚6时30分,年仅43岁的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晶因心脏破裂猝死;7月8日凌晨,中日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年轻医生宋韩明在工作病区内被发现呼吸心跳停止,经6个多小时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31岁……
大多数疾病爆发的随机性,医院工作时间多采用倒班轮休制;有鉴于医疗服务需求猛增与医务人员供给的不足,医务人员加班加点成为常态;因为医疗行业的特殊性,院内会诊、紧急抢救、病历时效等要求医生在下班时间也无条件地再投入到工作中。当今医院分科越来越细,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医务人员间的工作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也成为医生忙碌的另一个原因。所有这些都让医务人员身心疲惫,而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
事实上,每一次医生遭遇的不幸都会在行业内形成很大的震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身上背负责任压力的情感共振。当医生们长期生存在高强度压力之下,动摇的恐怕也是由他们支撑的生命保障体系。当然,工作负荷大,休息权益得不到保障,并非医生行业独有的情况。但在我国正规事业部门中,长期超负荷工作的,医疗领域应该算是最为突出的了。
医生超时工作导致在岗医生患病越来越多,医护人员猝死的消息频传。这些事件不应仅仅被当做偶发的社会新闻,而应引起相关部门甚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及时并努力采取相应措施,为医生“减负”。
加大对高等医学教育机构的政策支持是解决医生人手短缺的关键。医生超时工作归根到底是人手不够,从医、学医的人员少,而社会需求又大。加大对医科大学等高等医学教育机构的政策支持可以鼓励更多的学生报考医学院校,培养更多优秀的的医学人才,缓解医院用人紧缺的状况。
实行分级制度,是减轻医生工作压力的良策。在让医生重视体检,及时进行心理舒缓的同时,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分级诊疗, 可以让居民看病先到所在社区或村镇卫生站,就近就医,如医治不好再根据情况转到设备和医生水平较高的二级医院、三级医院,这样可以合理配置人力和医疗设备,避免患者不管大病小病都到大医院就诊,有效的减少医生的工作量。
改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是缓解医生精神压力的秘方。医生除了需要不断学习、工作,责任感也让医生们精神紧绷,不时发生的辱医、袭医、伤医等医患纠纷,更让不少医生心力交瘁。严峻的医疗形势警醒着我们,为医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改善医患关系,保障医生的职业尊严才能减轻医生的精神压力。
同时,医生的“休息权”也不容忽视。正如英国谚语所言,健全的身体比皇冠更有价值。休息权是个体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劳动者应有的一项不容侵犯的权利。
令人遗憾的是,法律对如何有效地保障医务人员的休息权,目前尚存在困境。目前,我国的《劳动法》主要适用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的调整。而在公立医院,在编医生与医院间建立的是人事关系,严格地说商不属《劳动法》调整之列。而《执业医师法》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对医生“休息权”的规定又过于笼统及模糊。
因此立法机关应就医务人员“休息权”保障问题立法或修订执业医师法,保证医务人员的休息权切实得以实现。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