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形形色色的“医闹”已经成为一大突出的社会问题。近日,承载各方对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殷切期待,医闹入刑了。但“医闹入刑”的背后却满是辛酸!
医闹多年:医疗机构的血泪史
医院门口摆棺材、放花圈、扯横幅、打砸医院、攻击医护人员身体的事件愈演愈烈,职业医闹在各地也屡有出现,医疗纠纷近年来已经是全国人民最熟悉、最常见的群体性事件之一。
42岁的李佳明是急诊科的副主任。他所在的陕南这家县级医院急诊科有5名医生,近5年来,每名医生都遭受过不同程度的医闹损伤:两名年轻医生为此和患者家属干了起来;一位返聘的老年医生被患者堵在墙角拳打脚踢扇了好几个耳光,后转入病房工作;唯一的一名女医生被患儿父亲一拳打骨折了鼻梁骨,从此连工资也不要了应聘在西安另一家医院;李佳明也曾被患者家属打得满脸是血。
这小小的急诊科即是医院的一个缩影,可想而知,全国暴力伤医情况有多严重!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维权部曾在全国200所医院发起调查:发生医疗纠纷时病人采取的方式(以三级医院为例):协商解决近五成,找医院要钱的近四分之一。
患者心态:不闹事 老实人岂不吃大亏
“医闹入刑”如果对医护人员是个好消息,那么对患者郑先生来说,“没有比这更让我感到憋屈的法规了。”32岁的郑先生表示,自己半年来发现小便时尿不干净,上个月感觉症状加重,就到西安南郊某三甲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前列腺炎,服药一周后但效果不明显。“那天我在一份单页广告上看到有家小医院能治疗,而且还见效。”
“我掏了185元钱,医院做了10项检查,说是优惠。”郑先生说,医生看了检查结果告诉他,不但前列腺炎很严重,而且包皮过长、神经敏感等有好几样相互关联的疾病,都需要同步治疗,否则无法根治。然而治疗效果还是没有多大起色。郑先生于是向医院提出退钱,但遭到无情拒绝。正当苦恼时,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位“最近帮人成功处理相同事情的一位高人”。再次和医院交涉时,郑先生拿出自己在网上发帖“揭露医院坑人经过”的打印稿,同时表明院方如果没诚意,就天天上门。那位“高人”扮作郑先生的弟弟,揪住医生的衣领放出狠话,要给主治医生和院长“好果子”吃。院方态度果然大变,最后协议退了一部分诊疗费。维权成功的郑先生认为“要是不找医院闹事,对方绝对不会低头认错,自己这个老实人的哑巴亏就吃定了”。
“职业医闹” 有相对固定的关系网和信息源
这位传说名的高人就是所谓的“职业医闹”。据悉,几乎每一个职业医闹都有相对固定的关系网和信息源,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知道每一家医疗机构某位患者去世或患者和医院有纠纷的消息,有些甚至对患者家属的籍贯住址、社会背景和联系方式等资料也掌握得一清二楚。在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后,医闹们往往以热心人帮忙或为家属“指点迷津”的方式正式登场。当然这些帮忙是有报酬的,一般按赔偿的比例分成,也有去一天开一天的工资。
打击恶意“医闹”才是重点
医闹除了让很多医务人员觉得寒心之外,带来的负面影响已蔓延到整个医院:可要可不要的检查肯定会做,一些有风险的手术没有医生敢接手……这样最终吃亏的还是患者本人,不仅医疗费用增加,一些疾病也不能得到有效救治,新的医疗技术无法开展。
当医疗纠纷尤其是医疗暴力出现后,选择报警求助公安机关是医疗机构最常见的选择。但据部分资料提示既往的情况不容乐观:当医务人员的生命受到威胁而报警时,公安机关积极协助解决的仅占28.49%,不愿介入的占30.65%。
本次“医闹入刑”,医生的人身安全显然得到有效的保护,也有网友提请官方不可忽视患者的权益。因为在医患关系中,患者在信息、资源等方面处于弱势。发生纠纷后,畅通患者救济渠道、降低他们维权的成本,是医患关系中不能忽视的“另一面”。
解决医疗纠纷 未来“疏”、“堵”结合是关键
我国医疗纠纷形势比较严峻,全国每年发生的医疗纠纷超过百万起。而对于部分纠纷处理,不坚持法律途径带来的示范效应和不稳定因素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多年以来,各地针对医疗群体性事件,打破通常的法律调查和赔偿程序,“维一时之稳”,虽然不断补偿、赔偿,纠纷和暴力事件却越来越多。
解决医疗纠纷,未来“疏”、“堵”结合是关键。“医闹入刑”只是国家法律层面对基本公共秩序保障的维护,是多年以来无数医务人员的血泪争取而来的一个宝贵的社会支持。
本次刑法修订从国家层面明确给予了维护医疗秩序的坚定支持和希望。未来需要医务、司法系统、媒体以及全社会的共同不懈努力,才可能将法制的公平和秩序带给每一个人。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