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七天假,也迎来了“朋友圈杯摄影比赛”。许多忙碌的人们趁着十一长假放松心情,陪伴家人。然而在这个假期医生是缺席的。不是他们不想参加,而是没时间,人们无时无刻都离不开医生。李晓晶就是这其中一位,她在岗位上坚守了17年。
李晓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国庆对于她来说和平时并没有什么不同。长假第一天,她值白班;长假第二天,她值夜班。其实,李晓晶只是那么多值班医务人员中的一员。单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10月1日白天,一共有11名急诊内科医生、2名急诊外科医生、2名神经内科医生值班。此外,骨科、神经外科的医生在病房里备勤,一旦需要支援,随叫随到。
急诊科永远少一张床
10月1日,国庆长假第一天的白天,小走廊里足足加了10张床,更显狭窄;重症监护病房8张病床已经爆满,患者身上插着各种管子,床旁不同的仪器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病房16张病床住满了,留观室里、输液室里、急诊内科诊室、急诊外科诊室……都是患者。“急诊科永远少一张床,有时候,走廊上要加20张床。”
对于急诊科医生来说,每个病人都是一个考验。“因为他们的病情太复杂了。早上刚交班,就遇到了5个重症患者,有癌症晚期,有心梗的,有中毒的……”而且急诊的患者病情都很棘手,需要医生的决断能力及判断能力,更需要他们扎实的医学功底。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他们的患者中有一位70岁的肺癌晚期患者病情危重,不仅出现了胸腔积液,还出现了心包积液。李晓晶请来了心内科的医生会诊,“要不要给患者进行心包穿刺引流积液?”心内科医生会诊后,认为治疗的意义不大。
李晓晶决定和心内科的医生一起找患者的老伴儿谈谈。“您老伴儿的病我们能治,但治疗不能改变什么……我们建议您满足她的一些心愿。”“她想回家,我们今天就出院吧。”中午时分,这位肺癌晚期患者出院回家了。在生命弥留之际,她想回到熟悉的环境中,安静地与世间道别。
李晓晶送走了这位患者,她想起特鲁多医师的墓志铭镌刻的一句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铭言跨越时空,其中传递的人文力量,鼓励着李晓晶们继续前行。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有一句名言:“医生有三件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
李晓晶理解作为医生要真正理解病人。“病人”包括“病”和“人”,一个是疾病——这个人得了什么病,该怎么治疗;另外一个还要看到他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社会人。对医生来说,切除一个器官,从医疗角度来讲技术并不复杂,但对患者来说,要切除一个器官,其实最大的障碍不是身体能不能接受,而是心理能否接受。
能够坚守不仅是对医学的热爱,还有家人的支持
急诊医生的工作又苦又累,生活又没有规律。白班夜班轮着倒。就算是年轻时睡眠再怎么好也经不住一次又一次值夜班时被咣咣的砸门声惊醒;再好的睡眠也会被成宿的手术给摧跨。不上夜班的时候,半夜也常常会醒来,老觉得有患者来找医生。幸好,她这种不规律的工作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赶上她值夜班的时候,这个学计算机出身的理工男,就认真地当起奶爸,照顾儿子。
有一次,她和先生一块儿去旅行,飞机上有位老人感到心脏不舒服,空中乘务员呼叫后,她赶过去帮忙。机长问她:要不要返航?“我判断,病人的病情不重,完全可以坚持到经停机场。”就这样,机长选择继续飞行。到了经停的广州机场,老人安全地下了飞机,机舱内300多人也继续着他们的航程。先生看到她能决定一个航班几百人的行程,觉得她特别了不起。
急诊的病人病情危重,有时候,医生尽了全力也无力回天。遭遇挫败感的时候,父亲总是鼓励她,“急诊医生很多时候承担了初诊的工作,你能把患者送到对的地方,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是父亲对她的肯定让她坚守到现在。
医生累吗?累
医生的手机无时不开机。所以只要他在家,家里就会不停地响起他手机的音乐。吃饭的时候、洗澡的时候都要停下来,立刻接电话,甚至上厕所时他也要把手机带进洗手间。
每个人的命运都与时代紧密相连,没有人能跨越他所处的时代。作为一名医生与每个人又是紧密相连,但是医生不是超人也不是神,如今的工作压力更需要患者的理解,互相包容,共战病魔!
(环球医学编辑:张帆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