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暴力伤医事件再度高频度发生,把本已脆弱的医患关系又一次推到风口浪尖。27日上午10点多,浙大一院精神卫生科的走廊里响起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谁在放鞭炮?为什么会在上午看诊高峰期的门诊室外放起鞭炮?
27日下午2点多,精神卫生科外的候诊走廊上,地面已经被清扫得干干净净。在这个楼层负责保洁的一位阿姨向记者证实了上午的确有人在此燃放鞭炮的事实。“当时我正在忙着发报纸,突然听到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出来看见一个男的站在走廊叫号台前,嘴里还喊着什么开药。”事发时正是看诊的高峰期,鞭炮声一响,不少坐着候诊的人赶紧逃离,“不过好在没有什么人受伤。”
闻声而来的保安带走了放鞭炮的男子,“他穿着一件橄榄色衣服,身上挂着个蛇皮袋子,很平静地被我们带走了。”一位保安说。
据不少目击者描述,这名男子个头不高,身形瘦小,看上去30多岁的样子。他为何要在诊室外放起鞭炮呢?
记者联系院方后得知,这名男子是前来就医的患者,有精神病史。上午门诊时,因为医生不同意为其开一种已经停用的抗抑郁药物,他就威胁医生,称身上携有炸弹,并点燃了鞭炮。
“早上这事真把我吓住了。”当时接待该名患者的精神卫生科周医生心有余悸。“上午,他进入诊室坐下后,将一个袋子放在凳子边,然后让我给他开一种叫氯丙咪嗪的药。”周医生说,不过这种药早在几年前就停用了,不光浙大一院没有,整个杭州市也没有一家医院会开出这种药。周医生当然拒绝了,没想到话音刚落,男子竟然情绪激动地站了起来,“没有了?你不想配给我是吧?我要杀了你!”言罢,男子立马弯腰在袋子里摸索东西,边找边说,“我要炸死你!”
一会儿工夫,男子像是找到什么,把一团物件掏了出来,周医生吓得立马冲出诊室喊保安,一转身就听见身后传来一阵鞭炮声。
“这名病人确实患有抑郁症,但以前没在我这儿看过病。”周医生也弄不明白为什么男子的行为如此过激。
据悉,事发后这名放鞭炮的男子被送往了派出所。
近年来,精神病患者或疑似精神病人暴力伤医事件频发。2013年8月,由中国医院协会牵头组织的《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医务人员遭受谩骂和威胁很普遍。医务人员躯体受到攻击、造成明显损伤事件的次数也在逐年增加,发生这类事件的医院的比例从2008年的47.7%上升到2012年的63.7%。对施暴者的精神调查显示,近四成为性格内向、孤僻、偏执,还有近三成有精神病史。
我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无论精神病或疑似精神病人伤医后会受到何种法律制裁,对医生的伤害或轻或重的已经发生,无可挽回。近年来医患关系可谓是越来越紧张。有人说医患矛盾的根源在于医疗体制,这固然有道理,但若仅仅归咎于体制,任何问题最终都会无解——体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改变的,也不是一个人、一个群体独自能改变的。事实上,除了体制,全社会对医疗知识的匮乏、对医护人员的误解,也是医患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恰恰是每个人可以主动做出改变的。
而在上述一切改变之前,安检进医院,或许可以暂时为医护人员筑起一道保护屏障!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