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进课堂 医生亲自上阵分享心得
2015-11-11
394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关系的日趋紧张,辱医、伤医甚至杀医事件不时引发广泛关注,凸显了当前医学人文教育面临形势的严峻性。上海的医学院校越来越重视医学人文教育,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培养医患沟通意识,提高医患沟通的能力,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

“医患沟通”课程走进课堂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课堂里,瑞金医院普外科医生费健为学生讲课,他幽默的言辞令偌大的教室气氛热烈而欢快。这位有着约20年临床经验的专家并非讲授专业知识,而是在和学生们分享从医多年与患者沟通的事例和心得。这是该校针对8年制即将进入实习阶段的四年级学生专门开设的“医患沟通”课程,希望培养其与患者顺畅沟通的意识,并提高技巧。

该校自2012年开始系统开设“医患沟通”课程。这在当前中国各地医学院中鲜有报道。早在2008年,瑞金医院即对交大医学院实习学生讲授医患沟通技巧。已经连续多年开设此课程的费健说,这门课程上课形式丰富多样,有分组讨论,也有模拟病患交流。

当前国内医学生接受的医患沟通能力培训甚少,多数只接受了《医学伦理学》的课程教育。费健表示,排除不可控因素,尽量做到良好的医患沟通无疑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医患矛盾。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应当是医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但相对国外医学院校,中国医学教育在医学人文方面的课程量明显不足。

在人们的就医体验中,理科出身的医生们大多看病专业,思路清晰,思维十分理性。然而面对患者焦虑地询问病情、病因等,不少医生或者“惜字如金”,或者敷衍了事,反应差强人意,多招致不满。费健说,其实不少极端事件如果能够从开始时就得到妥善处理,激化的矛盾或许可以避免。他希望把自己从医中碰到的情况、近年来医患间极端事件作为素材,和学生们共同分享,并探讨、找寻最佳的应对方案。

医学人文教育被认为是克服现代医学“对人的遗忘”的途径。医学人文素养是对医学人文关怀的知、情、意、行、信等多方面的统一。因此,对于医学伦理及人文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和教育固然有利于医学人文“知识”的获得,但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当然不能仅仅局限于医学伦理学的课堂教学,还需要医学基础课堂和临床课堂教学的共同努力,需要医学专业教学中融入有关医学伦理教育的内容,因为医学专业与医学人文本来是天然地融为一体的;不仅需要课堂教学,还需要付诸医学人文的实践之中,在医学人文实践中感知、尝试、体验、锻炼和提升;不仅需要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医学伦理和医学人文教学和教育,而且需要医学伦理和医学人文的继续教育,结合广大医务人员的临床工作实践开展医学人文教育,广大医务人员宜应“工作到老,修身到老”;不仅需要医学伦理和医学人文的“显性教育”,还需要医学伦理和医学人文的“隐性教育”,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来影响受医学生和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

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要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理念引导。把医学人文教育纳入学校重点建设内容,形成医学与人文并重的办学氛围。要制定加强医学人文教育行动规划,完善深化人才培养方案。

二要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医学人文学科与专业建设,调整医学人文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医学人文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三要把医学人文技能教育贯穿医学终身教育体系。要在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中,通过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使学员们掌握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方法,提高职业素养。

四要强化医学人文师资队伍建设。多种途径强化医学人文师资队伍建设,聘请文史哲功底深厚的临床医师到学校开设课程作专题讲座;不断加大对医学人文教师专题培训、进修;派出医学人文教师到临床教学基地的医德办公室、医务科等部门锻炼。

五要营造浓厚的校园医学人文环境。确立以文化浸润医学人文教育的大思路,营造良好的医学人文景观,通过深厚的校园文化传统熏陶学生人文情感,开展医学人文“仪式”教育,将医学人文理念渗透到校园每个角落。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