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就想有个既能看病、又能养老的地方。”对于很多老人而言,医养结合式服务正在逐渐打消他们对未来生活的顾虑,但当前许多瓶颈正在制约其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更好保障老有所医老有所养。会议决定在全国每个省份至少选择一个地区开展医养结合试点示范。
通俗地讲,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资源,为老人持续提供服务。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年逾60岁的老年人口已超2亿,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看病住院比例要超过青年人的2倍。因此,如何更好地保障老有所医、老有所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民生考题。
与传统的养老模式相比,医养结合对养老和医疗两方面资源进行了优化整合,是养老模式与时俱进的创新。其中,医主要指医疗服务,包括健康咨询、健康检查、疾病诊治、康复服务等;养主要指养老、养生,具体包括生活料理、心理安慰等。可见,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模式。这既能破解“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的现实尴尬,又能缓解医疗资源的紧张局面。
据了解,现在全国有4万家养老机构,民营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48%。这就是当前中国养老机构的现状。而解决当前的养老问题,单纯靠政府的基本医疗,似乎难以满足。
有关专家分析,中国养老产业存在三大瓶颈。首先是投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不清楚,所以大家都在观望,如果金融市场不开放,资本是不愿意进入的。其次是模式问题,做养老健康的企业多在亏损,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投入的资金受到政策和机制的制约,同时要对接很多的部门。另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人才问题,从事养老健康产业者一定是专业人士,如果没有职业通道和规划,他们的未来是什么?人力资源将影响这个产业的发展。只有解决好这三个问题,中国才有大健康。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深化医改、应对老龄化、增进亿万家庭福祉的惠民举措,也能带动大量就业。会议确定,一是促进医养融合对接。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可作为医院康复护理场所。支持养老机构按规定开办老年病、康复、中医医院和临终关怀机构等。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为老年人家庭提供签约医疗服务。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将公立医院转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机构。三是强化投融资、用地等支持,扩大政府购买基本健康养老服务,创新长期护理保险等产品。会议决定,在全国每个省份至少选择一个地区开展医养结合试点示范。
医养结合下,日本等发达国药养老体系拥有立法保护,并有政府和保险支付支持。除了税收、用地等政策支持外,此次会议也提出了扩大政府购买基本健康养老服务,创新长期护理保险等产品。2014年养老试点主要是北京和上海,此次会议决定全国每个省份至少选择一个地区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区域得到快速扩大。
当然,善政还要善为。各地在实施医养结合时,既要对固有模式敢于改造与创新,又要注意不能一味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故而,一方面要加强监管与评估,严格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准入、考核、淘汰机制,规范医养结合服务行为;另一方面要科学吸纳社会资本,鼓励义工组织、慈善组织、福利机构等参与医养结合服务活动。如此齐心合力,方能让医养结合给老年人增添更多的福祉。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