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因医患矛盾引发的突发事件屡见不鲜,医生的人身安全时常受到威胁。世界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曾在评论《医生,在中国成为危险的职业》中标示,“自身安全是中国医生最为关注的问题。其实,不光是中国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在美国袭医事件也呈愈演愈烈之势。面对暴力伤医,美国的医生也是满腹苦水。
Wyatt医生讲述自己的特殊经历
Ronald Wyatt是亚拉巴马州麦迪逊市一名内科医生,几年前曾走进一间检查室去见一名病人和他的妻子。然而,当他走进屋内,那名妇女马上掏出一张框有黑边的照片,并说到,照片上的人是我们的女儿,她曾是你的病人,两年前医治无效死亡。Wyatt认出了照片中的人,变不安起来并说到,我真的不能和你们谈论此事。这时那名父亲堵住了门,威胁道,你别想出这间屋子。
屋内没有警报器,无法发出求救警报,Wyatt只能“软”了下来。最终,Wyatt打开电脑,借助病人病历档案向那对夫妇讲述了他的团队是怎样竭力挽救他们女儿的生命。他同时还强调,自己也很喜爱那个女孩。那名父亲哭了起来。
所幸事情没有朝另外一个方向发展,这对夫妇最后和平地离开。Wyatt表示,“任何一人都可能掏出枪打我。我有可能逃不出那间屋子。”
这是Wyatt医生职业生涯中的一次特殊经历。但在美国诊所和医院内类似的场景却并不罕见,在这种场景中似乎随时会发生暴力事件。如果当病人或家属认为存在医疗过失,这种场景常常发生对医生的人身攻击中。
美国的医患现状也不容乐观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字,2013年在工作场所因遭受攻击导致的26000起重伤事件中,医疗保健及社会服务领域的占了近75%。而另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年4月发布的一份报告,2012年至2014年护士和护士助理遭受的暴力伤害事件几乎翻倍,而同期医生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士受暴力伤害也有小幅增加。因此从总体上说,美国病人对医护人员的暴力伤害事件呈上升势头。
美国如何应对暴力伤医?
Wyatt医生自己是“美国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医疗保健改善部门的医学主管。JC目前正在对医疗机构避免病人暴力行为的措施进行研究。Wyatt表示,围绕医院暴力预防提出有力举措,很多相关机构做出了巨大努力。医患冲突之所以能引起医疗机构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和重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今年1月,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的心血管外科医生Michael J. Davidson在医院里惨遭其一名已过世病人的儿子枪击并身亡。
美国很多受过暴力伤医事件之痛的医院已经开始采取应对措施。比如,雇佣更多的安保人员,甚至斥资利用技术手段追踪病人和其他人员的位置行踪。不过医院从本质上来说是开放之地,应该传递治病救人的轻松气氛,而非过多的警惕防护,因此医院还在尝试采取其他的防护策略。
首先,搞清楚哪些医护最可能受到暴力。急诊室医护人员是病人攻击最多的“遭殃者”。
其次,弄明白哪些人为潜在的暴力伤医者。攻击者通常有心理疾患,或者是在毒品或酒精刺激下做出暴力举动。但是,一些本来看上去很理智的人,在听到家庭成员死讯或被拒绝给予精神类药品时,也会突然变得很暴力。
再次,对暴力伤医者分类,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一种为“冲动型”,一般是受到当下情境的刺激而变得冲动暴力;另一种是“预谋型”,即有计划周密地筹备攻击。对于冲动型”病人,临床医生能够通过良好的沟通消除他们的“怒火,但是在试图通过讲道理劝说“预谋型”攻击者时常会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最后,对医护人员培训如何应对暴力事件。负责退伍军人事务部破坏行为预防和管理计划的Kathleen McPhaul表示,退伍军人事务部的方案对所有的暴力伤医可能都进行了准备,相应提供四级行为管理培训。几乎所有的退伍军人医疗机构的人员都得参加初级培训。对于同病人发生言语冲突可能性较大的员工,将会提供更高级别的沟通培训。那些遭遇病人身体攻击可能性最高的医护人员,需要学会如何在不伤及自身和病人的前提下挣脱病人的抓攥。其余人员则需要学习如何团队配合安全制服病人。
布莱根妇女医院的Jo Shapiro博士表示,,他们会引导医生们如何同病人进行“最为煎熬”的对话:比如谈论不可预知的医疗后果,或者承认医疗过程中存在失误并道歉。Jo Shapiro说,这样的对话是“病人和家属的脆弱时刻,而医生也或将害怕会名誉受损、受到惩戒、受到伤害等。”Jo Shapiro指出,医患沟通时,医生适时中断下来并请病人发出提问非常重要,同时医生应避免使用防御性话语或者复杂的医学术语。Jo Shapiro说,因为那样会令病人更难应对听到不好消息时的情感冲击,而且会激起病人的怒火。
Jo Shapiro还表示,但临床医生不应容忍攻击性行为。“如果有人以威胁方式行事,医生就应赶紧离开或寻求帮助。”
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行为,是全社会的公敌。我们既要依法打击犯罪,也要不断完善社会沟通和制度建设,同时医生和患者还需要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信医患之间可以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患者是可以交流、沟通的。医者仁心,患者信心,愿伤医悲剧不再发生。
(环球医学编辑:贾朝娟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