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边打吊瓶边工作 别再点赞了!
2016-02-22
353

近日,又有医生带病工作获得众多网友点赞:一张“吊瓶医生”弓着身子给病人开医嘱的照片走红网络。原来,医生自己才动了手术,由于患者太多,还来不及好好休息的他只能挂着吊瓶,带病上阵。媒体和公众往往把这种做法作为“正能量”去感染社会。精神固然可嘉。然而,这种带病上岗的做法真的值得“点赞”吗?

这名医生叫李全富,在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医院普外科工作。照片中,李医生左手挂着吊瓶,右手拿着鼠标,弓着身子为病人开医嘱。这是2月19日某网友拍到的一幕。他把照片发到微博,说自己因为肛周脓肿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普外科做手术,主刀医生就是照片里的李全富。手术后第二天吴先生去医生值班室咨询病情,李医生一边打着吊瓶,一边弓着身子给患者开医嘱。

细问之下,吴先生才知道,李医生患有肛瘘,准备等到过年期间趁着稍微清闲点,给自己动个手术缓解病痛。没想到过年期间有12名病人慕名前来做手术,李医生只能忍住疼痛和同事们在初七前将预约手术都做完了。

初七当天,李医生疼痛难忍,他的同事给他做了高位肛瘘切除手术。往常,李医生给患者做完这个手术,都会提醒术后会有剧烈疼痛感,要卧床休息十多天才能恢复。但是因为初七是节后上班第一天,不少患者因为过年期间饮食过度引发肛肠疾病前来就诊,仅当天就有16名患者到科室预约手术,一半人甚至指定要李医生亲自做。

“要赢得患者的信任不容易,我想把手术做完。”抱着这样的念头,李医生坚持工作,每天平均上手术台做两例手术。因为自己才开完刀,屁股上有2个2~3寸的伤口,为了缓解疼痛,他每天要用三个止疼栓。一天基本站着给患者动手术、换药、写医嘱、交流病情,实在太累了就靠着桌子,一手撑着桌面,将身子弓起来。患者吴先生说:“这位医生小哥是我这辈子见过最敬业的医生了,我要给他点个赞!”

得知有患者将自己工作图片发到网上,李医生说自己其实就是一个普通人做了医生该做的事。“医患间的信任得来不易,指定我做手术,我就要把全部手术做完做好。”

这种带病工作的“工作狂”医生并不少见。不报道吧,这是他们真实的工作状态,医生的敬业精神确实让人敬佩。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这样的报道往往传递的是满满的正能量。但报道吧,这显然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甚至可能会让社会产生病态的审美——带病工作就是医德高尚的好医生。医生被绑架到道德的高台上,没日没夜地干,这样真的好吗?

医生敬业的精神可以提倡,但这并不等于鼓励医生带病工作。中国医生带病上班会被点赞,但在国外却可能会被判刑。外科医生、司机、生产线,一旦出现事故,可能人命关天。可以说,这些岗位的“带病上岗”并不比酒后驾车的风险小。

在中国,很多医院管理者向来不会关心“医生怎么样上班”这种“小事”,他们更关心的是医院的大楼是否足够的豪华,医疗设备更新速度快还是不快,医院收支报表是不是漂亮。医生带病上班甚至是上手术台,向来被视作为正常的行为,经常被贴上赞赏的标签。赞和鼓励其实并无本质区别。

医生是百姓健康的守护神,他们的健康不仅关乎自己,关乎他的家庭,也关乎所有他服务的患者。医生没了健康,甚至没有命,谁来守护患者,谁来守护家?

其实,医生带病工作,也不经意间暴露了缺医的窘境。医院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人休息了,就意味着其他的医生要接下他手头的工作,让本来就十分忙碌的科室更加繁忙,最后的结局只能是“轻伤不下火线”。越大医院的专家越忙,医生带病工作还狠狠甩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嘴”。这些大医院、大专家手中的活儿有多少是基层可以分流的?

无论是缺医,还是无序就医,一时半会儿难以改变。但医生的意识可以改。医生病了,就该好好休息。生命如蜡烛,没完没了地点着燃烧,很快就烧没了。短暂的休息是为了更好的远行。你不需要时把它熄灭了,让它休息,这样当你最需要它的时候,它才会持久发光。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