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辞职自白书:像一台机器 永远无休止工作
2016-03-15
213

近日,深圳卫视的一则新闻《深圳儿童医院175名医护人员辞职》再次引起人们对医护人员的关注。新闻中提到,2011~2015年该院共有36名医师及139名护士辞职。为何会有这么多医护辞职?也许看完此前一位儿科医生的辞职自白书就知道了。

一位儿科医生的辞职自白书(转自天涯)

我是一个医生,更悲哀的是,我是一个小儿科医生。2007年我从一个全国排名前十的医学院校硕士毕业。那时候博士还没有成堆出现,所以还可以有很多选择,包括专业的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大型的综合医院,几乎算是任君挑选。而我综合了各种因素之后选择了一家省级三甲医院,从此开始了悲惨的儿科医生生涯。

为什么医生要写那么多字?

07年8月开始上班,上班第一天主任对老总说:这是我们科今年新来的医生,你找个人带一下,尽快熟悉。

是的,确实是“尽快”,而且是非常的快。工作第一天收了2个病人,第一个还好,毛支炎的孩子,自行问诊、查体,在老总的指导下开了医嘱,写了首程和大病历(那时还没有电子病历,全手写版,共约1500字),大概花了3+小时的时间。临近下午3点多的时候,来了个病情很重的孩子,3岁的小女孩,血红蛋白只有30g/L不到,考虑白血病,经过一番抢救之后(包括追查化验单,联系输血,骨穿,下医嘱,与家属沟通等),时间临近晚上7点,之后开始写病历(包括大病历,首程,抢救记录,查房记录,输血记录等,约3000字),直到晚上11点半,才终于把手上事情做完,回到家的时候,全身酸软无力。

我以为第一天的生活就已经算是魔鬼了,然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才知道原来这还不算什么,因为某一天当我因连续在医院呆了60小时(中间大概休息了6~8小时)走出医院大门而嚎啕大哭时,我才明白,我算是走了一条不归路。

记得那时候手写病例,有时候可以以1天一只中性笔芯的速度在写字。或许大家都不会相信,为什么医生要写那么多字,医生不是应该在看病人吗?——不是的,绝大多数的医生在35岁之前,写字的时间绝对是看病人的时间的5~10倍以上,因为我们伟大的国家是世界上仅有几个实行医疗举证倒置的国家之一,我们不停地写,就在写我们的证据,证实我们在治疗当中确实是“无罪”,还得把无罪的原因写得清清楚楚。所以,我们不仅仅是医生,我们还是写手;我们不仅仅要治病救人,我们还得要随时做好可能发生官司的准备。虽然我们绝大多数是没有犯错的,但我们伟大的国家把医改的失败推到了医生的头上,医生变成了人民的死敌,所以我们总是被盯得死死的。

为什么左右都是错?

举个简单例子来说吧,以发热为主诉患儿,如果给他抽血了,家属会说“简单的感冒都要抽血”;如果不抽血吧,家属也会说“这医生乱来,连血都不验……”众所周知,上呼吸道感染多数都是病毒感染,但是如果给用了抗生素吧,人家会说你滥用抗生素,如果不用抗生素吧,有部分是细菌感染,病情如果迁延不愈或者病情加重,家属就会更加气愤地指着你骂“都是你这医生,害我家孩子,如果有什么不好,一定会找你算账”。哎,所以上急诊或门诊我真的感到很痛苦啊……

辛苦、风险高 但收入……

也许有人会说,你们辛苦、风险高,但收入也相应的高啊?——可是,真的高吗?别的不说,单单就年终奖这一块吧,我的高中同学,普通本科毕业,公务员,每天早九晚五,办公室里经常看报纸的人,周末永远有双休,所有的假期都放,年终奖是我的2倍还多。

医生是开了就停不下的机器?

其实,工作辛苦与否或者收入的多少,都不是我想辞职的真正的原因。真正令我想离开这一行业的,是永远无休止的工作,就像一台机器,开了就不会停歇。工作3年多,除了下夜班,我唯一休息过2天,而这2天,都是病假,有一天是严重的腹泻,有一次高热,持续39.5℃以上,肌注PV都不管用。而我们有一个同事更惨,工作6年,没一天休过。30岁以下的人按理体检都不做心电图的,可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打心电图,很少有正常的,往往都有心律不齐或者ST段改变。

我曾经想过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而现在的生活和我的期望值差别实在太大。我多么想走出这个城市,奢侈地花上1~2周去旅行,可是,这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不要说2周,2天都不行,不要说走出这个城市,我现在连这个城市的公园都只去过1次,我们每年名义上是有公休假的,但年轻医生没有谁可以有机会休过。

以前我身体很好,说不上健壮但起码不会经常生病,但工作后,我每年起码会感冒4次以上,而且身体机能越发下降,我去看过中医,中医老大爷说,年轻人你气虚血虚,必须要好好调养和休息才行。可我远远不能休息,因为我每3~5天一定会上一个夜班,有时候是24小时制,有时候是12小时制,这种颠倒黑白和长时间无休的生活状态,意味着我在以飞的速度变老。

医生的情怀谁懂?

无数次,我真的无数次想过不干了,我想扔下这些东西,背上行囊过一段舒心的日子。可是,我舍不得丢下学了那么多年的专业,我不想看到父母失望的表情,因为他们或许觉得女儿在这个岗位上是个很骄傲的事情吧。

大家都在骂医生,现在有一个医生在这里诉苦,一定不会有人同情。而事实上,我也不想要同情,我只是想,要怎样酝酿我的漫漫辞职之路?

为什么要酝酿呢?因为辞职,我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取得家人的同意,最好能做到不让父母伤心难过;2.找好一条不错的退路,这条路一定与医疗不能沾边,最低要求每年有2周假期;3.拿回我的人事档案但尽量不交违约金。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docvoice@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