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住院医师规培制度一经发布,即引发巨大争议。持怀疑态度的人认为,本身中国医生工资不高,而学医成本又增长巨大,未来能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吗?持肯定态度的人认为,这项规定无论对患者、对社会还是对医疗优质发展都有现实与深远的意义。对临床医生要求这么严格,到底有无必要?目前规培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为了规培顺利进行,必须考虑哪些问题?
在此,我们将分三次就住院医师规培制度进行讨论,下面请看《规培如何让基层医生获益(一):爱你不容易》。
医生规范化培训引争议
住院医师规培制度的发布,如同投下一粒细小的石头,谁也没料到竟然在疗学界引发了轩然大波。这一政策的施行,确实会给许多基层医生,尤其是医学生和年轻医生的生活、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我们先来看看大家如何看待住院医师规培制度:
网友@张飞是谁:借鉴国外的经验,将规培+专陪引入国内,我认为培训的方向是正确的,医学是经验性的,但更是科学的和规范的。
浙江省舟山普陀第二人民医院院长王伟表示:由于医院地处边缘海岛,引进与留住人才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特别是新分配的医学本科生需三年的规培教育,而且需要在有规培资质的大医院培训三年,但一旦这些医生规培结束,取得证书、拥有医生执业资格后,又都不愿留在海岛,而去外地找工作。从2012年至今,普陀第二人民医院已经出走类似人员10人,总共费用花费近400万元,大量浪费了医院的人力、财力,更使医院本来就匮乏的人才队伍建设雪上加霜,愈发使海岛医院的发展举步维艰。
山东省某县级医院院长对规培的效果并不看好,他举例说:在自己医院从医15年的大夫出去进修,人家医院根本不给他机会上手术,“在本院可以做开颅手术的水平,到了进修医院连缝皮都不给机会,只能干瞪着眼看别人手术,完全成了勤杂工。”
网友@韦索南:坚决反对现阶段推行强制规培制度,与其弊相比,那点利根本就不值一提。医疗行业本来就专业性强、高投入,现在这么多杀医伤医案,医疗环境本来就差,再加上什么规培3年的瞎折腾,消耗青年医生最宝贵的青春热血,榨取廉价劳动力却缺乏有效的补偿机制,只换来微薄的收入和数年后工作的不确定性。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将悲哀地看到,医疗行业人才持续流失的形势越来越令人担忧,民众得到的医疗服务质量不仅不会上升,反而还要下降。
网友@ Desion:老师说规培可以提高乡镇啊,县医院的医疗水平,就忍不住吐槽了,是该提高水平,那凭什么牺牲我们的青春,白白多苦了三年,最后去了乡镇医院、县医院。我都不说工作条件艰苦了,你多给我涨工资吗?我用的是青春跟你耗,最后呢,连如粪土的金钱都没多给我一点!
从以上观点看,基层待遇差是年轻医生最多的抱怨。其实大家反对的不是住院医师规培制度,反对的是培训期间的薪酬待遇和基层的待遇能否得到保障。
迟到的补课
在很多国家,只有经过培训的医生,才可以在医院独立从业和开诊所,而且这是法律要求,是通往临床道路上不可逾越的步骤。如在美国,要成为医生,医学毕业生必须要经过全国性的考试和Match,获得住院医师(Residency)的机会,进入住院医师培训阶段,然后通过执照考试,才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师。国家卫计委也多次提到,他们借鉴了世界上最先进国家的模式。
中国正在补课,努力推动执业医师的规范化培训,规培的初衷正是实现医生的均质化。涌向大城市的病人们并不是向往大城市的便利和发达,也不羡慕大医院的精良装修和数字化流程,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好医生。
因为培养模式和地域差异,中国的医生群体异常割裂,无论是能力、学历、实践技巧、理论水平都千差万别。过去,缺乏规范化培训制度,大部分医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未经二级学科培养,直接分配到医院从事临床工作,以后的能力和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所在省市县医院的条件。这也是造成各级医院差别越来越大的根源。
有美国人问中国的一位女教授:“你们学医多少年可以当医生?”女教授竟无言以对。因为中国有的地方中专、大专出来就做医生,有的读到了博士、博士后。中国医生学习的时间跨度从2~14年不等。
如此大的投入差别导致中国基层医疗水平十分薄弱,大城市的三甲医院挤满了各种看感冒、发热、头疼的大小病患,分级诊疗始终难以推进。因此,毕业后的医生规范化培训就非常有意义,这将使我国的医疗质量普遍提高、医生临床水平趋于同质化。
我们知道,医学是面对生命的科学,医学也是经验医学,没有一定的临床实践是不能应对变化莫测的疾病的。医生的规培首先是对民众负责,保障患者的权益。试想一下,一个刚从学校出来的“医生”就给你弄刀弄剪的,你敢信吗?其次是对医生负责。业内有句话:“年轻医生什么病都敢治,年长医生对什么病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所以,一方面,规培从制度上保证了医生的水平,另一方面使医生不至于因“不小心”而失去工作,确保稳定的医生队伍数量,因为培养一名医生真的是非常艰难!
有了水平趋于同质的医生,对于落实医改目标——缩小区域性的医疗水平差距和提高基层服务能力,便有了人力资源上的保证。有了“可信赖”的人,再从人事制度和支付制度上进行改革。当医生多点执业有了政策的保障,医生的社会地位与薪酬水平必然提高。
“住院医师规培非常有必要,医学生在各个科室轮转时才能看到各种复杂的病例。但下面很多学校都在糊弄。”北京大学医学部(下称北医)继续教育处老师郑丽云说,北医是国内最早开始进行“住院医师+专科培训”的高校。“现在国家的新政策对我们基本上没太多影响,我们从1991年就开始了规培,当时就定下来第一阶段培训三年,第二阶段培训两年的要求。”
郑丽云说,他们很早就意识到光有各科室轮转的培训还不够,想要成为好医生,必须进入某个领域接受系统、深入的培训。因此,北大系统下所有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医生都需要接受这样的培训和严格考试,以确保整体水平的稳定。
可见,住院医规培对医生水平均质化进而推动分级诊疗具有重要意义,这个大方向是被业内普遍接受的,但具体到执行过程还要经过漫长的“阵痛期”。 为了保证规培这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得以“长治久安”,基层医生和年轻医生们的担忧和对规培的抵制需要给予合理的关注,特别是对基层医院的影响。规培本应是“灌溉机”,但如果各项配套政策不能及时调整,有时会成为三甲医院、民营医院的“抽水机”,加剧基层医院的人才荒。在下一期讨论中,我们将探讨目前规培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规培基地管理、待遇、培训效果等,敬请期待!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