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抢救一个颅内出血患者,浙江余杭一院神经外科医生单华为患者持续进行12.5个小时手术后,因过度疲劳引发心脏早搏。在离手术台不足3米的地方,他一只手搭在旁边的凳子上就地坐下。“没有任何意识,几乎是一闭眼就睡着了。”
这是近日医护微信朋友圈里争相转发的一张手术室照片。这张照片引来数万网友点赞,不少人表示“感动,看着心酸,更让人心疼”。当事人单华还原了当时的一幕。
5月17日中午,余杭一院急诊科收治了一名头部外伤的昏迷病人。经CT检查后发现其右侧颞部急性硬膜下血肿,也就是俗称的颅内出血。
“送到医院时病人颅压很高,没有意识,影像学检查都有手术指征,需要立刻进行手术。当天值白班的医生为她做了开颅清除手术,手术大概是下午4点20分结束,复查CT后显示情况尚佳,医院将她收入重症监护室观察。”单华回忆。
没想到次日凌晨0点40分,患者右侧瞳孔扩大,颅内病情出现变化。值班医生立刻给单华打电话,将实时数据跟图片通过微信传给他。“我当时刚上床准备睡觉,接到电话看了图片资料后,发现患者颅内又开始出血,需要立刻再行止血手术,连忙穿好衣服赶去医院。”单华说。
15分钟后单华赶到医院。5月18日凌晨1点45分,神经外科住院医师马一骏和单华,麻醉师唐苏吉、杜红红及2名护士,一起走上“战场”,为病人进行颅内止血手术。这一上手术台就是整整12.5个小时。
手术还包括清除血肿、其他部位的清除、脑膜的修补等工作,止血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因为需要止血的部位比较多,这个病人在接受一次手术后凝血功能出现问题。加上受伤比较严重,小脑的渗血点多,手术需要的时间特别长。”单华解释,“且病人已到脑疝晚期,已压迫脑干,如不及时手术,很可能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几个小时内就会过世。我们不得不搏一搏。”
当天上午8点多,“我发现自己的心脏跳动得非常快、心悸明显,我知道这是典型的心脏早搏现象,由手术时间长、手术中高度注意力集中、过度疲劳等诱发。我马上让护士请我们神经外科主任朱岁军过来帮忙。”
单华说,这个决定出于两个考虑:一是心脏早搏会让人精神不集中,影响到手术的精准、病人的救治。二是心脏早搏可能引起猝死等严重后果,同样可能使手术中断,“我必须在自己倒下前,找到可信任的人替我完成手术。”
据了解,朱岁军当时正在专家门诊为病人看病,接到手术室发来的求助后立刻赶往现场。见到朱岁军主任来支援,单华悬着的心放下了,在离手术台不足3米的地方,他一只手搭在旁边的凳子上就地坐下。“没有任何意识,几乎是一闭眼就睡着了。”单华说。
前来帮忙的麻醉师赵建勇将这一幕拍下。
至于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为什么不到手术室外找张床休息一下?单华说,万一主刀医生有什么吩咐,要拿什么东西,他在总是方便点,“最主要怕病人出现危急情况,我不敢离得远。”
大约20分钟后,单华感觉自己缓了过来、早搏现象也停止了,又站起来开始做一些辅助工作,向家属交代病情、安慰他们。当天中午12点左右,单华又上了手术台,替换下朱岁军主任。
下午2点05分,CT显示出血点都止住了,颅内止血手术结束,患者被推出了手术室。目前,患者还在重症监护室,尚未脱离危险期。
12.5个小时的手术时间也创造了单华从业以来单台手术时间的纪录。这12.5个小时内,他没有喝过一口水、吃过一日饭、上过一趟厕所……
现年40岁的单华,在余杭一院神经外科已工作15年。他说,神经外科的工作就是这样,突发状况多,工作强度大,基本上是急诊,创伤、脑溢血、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等,而且大多发生在晚上,几乎每台手术都是动辄好几个小时的持久战。凌晨抢救病人是常事,最近他又通宵抢救了两例病人。
科主任心疼他们工作辛苦,特意立了条规则——前一天通宵做手术的医生,第二天能有半天的假。“我们科里每个医生都攒了好多‘假期’,就是没时间花。”单华笑着说,“就算正在休假中,一来病人,医院人手不足,我还是会被叫过来。所以我一般就是医院和家里两点一线,手机更是24小时从来不关机。”
虽然工作忙,但单华说:“能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就是做医生最大的成就。”
除了患者和家属的理解,让他备感欣慰的是,自己11岁的小女儿曾非常自豪地对他讲:“爸爸去救人,我长大后也要当医生。”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