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发生的“魏则西事件”和“丢肾门”事件,让医生和医院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个别医院和医生的不良行为以及无良媒体的歪曲报道让广大医生的行医之路更加艰难。但我们思考过没有:医生背负的工作压力,医院背负的生存压力到底是谁给的?
医疗投入少 优质资源不足
在中国,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比较明显,特别是被老百姓信赖的好医生、好医院严重不足,再加上医疗资源严重不均衡,地区之间差异过大,北上广以及部分地区中心城市依靠高待遇、高投入、新设备,笼络好医生,因此造成了医院排队、人满为患,医生们每天忙得要命,患者看病难的局面。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2008年只有5.1%。2016年,我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预算安排12363亿元人民币,即便这个数字比2015年增长3.7%,比同期全国财政支出预算增幅高1.3个百分点,但在国际上仍然是极低的水平。相比,美国对医疗的财政支出占18%,香港财政支出中,医疗卫生的经常开支达570亿港元,占政府经常开支16.5%。
当大量的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外溢的这部分也就给市场中劣币驱逐良币制造了机会。
民众对医学不切实际的幻想
人们对生的渴望自古便有,但是,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和物质条件已经有极大改善,如果民众对医学技术有近乎迷信的崇拜,对医学还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不仅是给医生施压,更多是给自己制造桎梏。
在这种心态下,有钱就能治好病就成为一种传说,遇到疑难杂症或者不治之症的时候,严谨的医生会坦诚相告,可病人及家属却不一定会相信,即便相信也愿意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尝试不同的治疗,于是,就有了各种“悲剧”。
对于医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正常的认知,医生从来不是用来治好病的,而是为患者减少痛苦的。至少在目前的科技水平看,人类不可能长生不老,一种疾病被攻克,注定会有下一个疾病困扰,力所能及和面对现实,是每个人的理性选择。如果全民科普意识与医疗常识得到了提高,大家对医疗都会坦然一些。
医疗产业化 逼良为娼
在国家医疗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保证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的医疗需求就需要借助外界资本,而为了挖掘医院和医生的潜力,产业化曾经成为主要发展方向,简单的是,以利益为导向成为医院的生存之道。
好医院不是救治了多少病人得到了多少好评培养了多少好医生,而是挣了多少钱,而要成为好医院,就需要请来留住好医生买来并维护好新设备,这些都需要钱。一切向“钱”看,让以医德为生存之本的医院与医生变成了金钱的奴隶。
医者仁心,好医生都应该是有慈悲之心的人,这个社会也应该给予其崇高的社会地位和足以体面的生活水准。可是,在产业化的医疗面前,医生被逼着搞创收,否则,一切都不是。这样一来,无论医生付出再多,也不被信任,在错误的指挥棒的指引下,医生还能坚守多久?
只要国家对医疗的投入达不到正常的社会需求满足的程度,只要老百姓依然坚守对医疗救治的天真幻想,只要医院依然逼迫医生创收,那么,就会有更多医生和患者受伤,而医生的工作也就更加艰难。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