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是寒门弟子人生出彩的通道?
2016-06-30
324

一段时间以来,医学专业难见医家子弟在网络上热议不断,并引发医生后继无人的担忧。理由有三点:职业荣誉感降低、收入与付出严重不符、工作中存在人身风险等现实问题,让一些医生“寒了心”。但是,对于很多穷人家的孩子来说,医生仍然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职业。

据某调查显示,广东医科大学近年来贫困生的比例已超过30%,3个学医的孩子当中,就有1个来自贫困家庭。这样的结果看起来也许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但仔细想想却是在情理之中。在一个“拼爹”的年代里,个人职业和父辈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官的儿子从政,父辈有钱的孩子经商。这种情况下,一些“有门路”的家庭确实可以让孩子改弦易辙。但对于穷人家的孩子,学医却是改变命运的很好选择。和许多职业相比,医生既是一个“良心活”,更是一个“技术活”。只要不断提升医术,医生就可以一步步“向上爬”;在利益固化、阶层板结的当下,医生凭借技能、口碑就能够逐渐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这种更加科学、更加公平的评价机制,为“无爹可拼”的穷孩子提供了一条“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路径。

从另一方面来看,包括医生和“医二代“对该职业萌生退意,于人才流动而言,并非坏事。其实很多人不学医,并非是认为学医不是一个好的职业,而是学医毕业后很难进入好一点的医院。有人调侃,“如果没有关系,即使是哈佛毕业,也很难进入三甲医院,不是不想学医,是不敢学医”。

其实,“穷孩子”学医有难以替代的优势。一些出身贫寒的医学专家在回顾从医历程时,往往会谈到儿时遇到的某位医生对他们触动之大。贫穷的家境、对医疗的渴望,以及治疗显效对贫困家庭的巨大意义,让他们切实领略到了医学的美好。与此同时,对患者疾苦的感同身受、对底层生活的了解同情,又会促使他们在职业生涯中为患者提供更周到、更人性化的服务。

但是,选择学医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前期的时间和金钱的投入比较大。在这样一个“当医生难,想当医生也难”的现实世界,实现梦想除了个人努力,外在的支持必不可少。如何从政策上帮助他们缓解经济上的压力,顺利完成学业,也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钱钟书在《围城》中说:围在城里的人想冲出来,城外面的人想冲进去。其实,现实生活当中,何止婚姻如此,职业生涯同样如此。医者不愿后人学医,在不少其他行业的从业者也有同样心态,比如基层学校老师感叹,子女学什么都行,就是别学师范;媒体行业从业者调侃自己一天的生活轨迹,更是用“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来描述。“医二代”们不愿意学医,那就让穷人家的孩子来当医生吧。

(环球医学编辑:贾朝娟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