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过去两年我们帮助的那户集士港农户吗?女主人在八九年前被确诊患脑瘤……现在又到黄花梨收获的季节了,希望大家能帮帮她……”这几天,宁波市中医院朱斐医生的朋友圈里出现了爱心梨销售的信息。朱医生帮这位患者卖梨已是第三个年头。他的倡议得到了同事和朋友的踊跃支持,100箱黄花梨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对此,有人支持,有人说是“不务正业”。
患者家庭困难买不起药
当医生多年,家住鄞州集士港的患者洪大姐,是朱斐见过最困窘的患者之一。洪大姐今年55岁,八九年前被确诊患了脑瘤,在杭州进行了手术,之后回到宁波持续治疗。6年前,她开始在宁波中医院就诊,期间又住院好几次。
朱斐认识她是在3年前,当时洪大姐常常在他的门诊配药调理身体。其他病人开好药后大多匆匆去取药,但朱斐发现,洪大姐很不一样,拿到药方后她常常是踟蹰不前,有时候去了一趟药房又回到诊室,欲言又止。看到她的状况,朱斐猜测她肯定是囊中羞涩,于是主动掏钱让她去买药。
“朱医生总是10元、100元的帮助我,还不要我还。”洪大姐对朱斐从心底里感谢。“她穿着很破旧,一看就知道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她的身体也很不好,医保卡上的钱总是早早用完。”朱斐说,后来熟悉了才知道,洪慧君家中经济拮据,为了维持生活,在一家厂里做小工,为了增加点收入,她往往都工作到很晚。她丈夫在村里帮忙清扫垃圾,每个月的收入也很微薄。夫妻俩一年的收入都不过万把块钱,这样的收入除了养孩子和家庭开销,很难承受洪大姐的医药费用。
在洪大姐的坚持下,朱斐收下了她每次的还款,但心中也暗暗思量,该用怎样的方法来帮助这位患者。
医生在朋友圈里帮忙卖梨
3年前的一个夏天,洪大姐又来找朱斐看病,之后她说起自家种的梨,愁眉不展。原来她家种了20多棵梨树,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因为台风影响,那年她家的梨产量减少,销路也不畅。
“她家卖梨就靠在路边摆摊零卖,自然卖得很慢,她说家里还有一千多斤梨压着,我就想到可不可以发动自己的亲友来帮着卖。”朱斐自己也是一个公益组织的负责人,下班之余常常和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们一起做公益。
于是,朱斐在朋友圈里发出卖梨广告,把患者的故事写下来,打动了不少朋友。在他的卖力推销下,朋友们你一箱我一箱的认领,很快地就抢光了洪大姐家的一百多箱梨。朱斐又和朋友一起,把她家的梨运出来,一箱箱地送过去或是请朋友上门来领。拿着朱斐医生送来的卖梨钱,洪大姐度过了那一年的难关。
今年是朱斐帮洪大姐卖梨的第三年,这些爱心梨十分“畅销”。“今年我把卖梨信息发到我们的工会小组长群里,好多同事都来买,我们统计了一下,正好是100箱,也算是爱心圆满。”昨天,记者在市中医院门诊部看到,医院工会副主席朱婕妤正好带领同事们来搬梨。
“这几年多亏有朱医生帮助,我身体好多了,我儿子出来工作了,家里经济也没那么困难了。”洪大姐说,有了朱医生的帮助,今年她家的200多箱梨早早卖完。说起朱斐医生,朴实的洪大姐连连说,他是自己见过最好的医生。
如何看待“医生帮患者卖梨”?
在一些人看来,“医生卖梨”是不务正业。他们认为,作为医生,对患者的最好帮助,不是帮她卖几箱梨,而是在治疗的时候尽心尽力,帮助她花最少的钱取得最好的疗效。
的确,作为医生,应该多从本职工作角度帮助患者。可是,要说“医生卖梨”是“不务正业”,是不理智的。
卖梨的医生并没有影响本职工作,而是借助网络力量,且利用休息时间。这也是医患关系和谐的需要。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往往最容易感动人的举动,恰恰是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也愿意做些不属于本职工作的事情。朱斐帮患者卖梨,正是医患间真情的体现。
医生理解、关爱患者,把患者当亲人,医患关系也会越来越和谐!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