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护士及一名客服员工在他人突然倒地昏迷后主动救助的事迹不仅温暖了佛山,也让公众受到了一次洗礼——救助他人其实并不难做到,特别是有急救技能的市民在危急时刻伸出援手,就可能挽救一个生命。该出手时就出手值得提倡,但更多的需要法律的保护。
对需要急救的人来说,早一分钟或迟一分钟,很有可能就是生和死的分水岭。因此,重视急救知识、技能的普及,让更多的公众掌握相应急救技能,就可以为挽救各种突发事件中的伤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
从某种意义讲,急救知识不足不仅是一个健康素养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文明与道德高低的命题。诚然,近年来包括各地红十字会、急救中心等机构都陆续开展了各种公益性的急救培训活动,各行各业的一些人员也掌握了相应的急救知识。但问题的关键不是多少人掌握了急救技能,而是在危急时刻能有多少人挺身而出。
许多急救事件中,围观人群中可能就有懂得应急救护的人,但为何没有人果断出手相救?分析起来,一是存在不敢救、怕麻烦的心理;二是说明公众尚缺乏公共应急救护意识,没有形成基于优先保护和急救别人的价值取向。只有勇于担当,应急救护技能才不会白学。更为重要的第三点是,“好人得好报”应有更多法律保障。
在“老人摔倒后到底该不该扶”、“有人落水后该不该救”这些问题没有得出确切结论,且社会上屡有伤害爱心、亵渎爱心事件出现的情况下,一些人参与急救医疗救助的确有着不小的担心。只有在相关法律法规的保证之下,人们参与急救医疗救助才会更有底气、更有信心。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