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术前签字后反悔 科主任力挽狂澜获赞
2016-09-23
456

临床中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毋庸赘言,但也有开始时医患沟通良好,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否认知情、拒付费用的事情发生。在性命攸关之时,力挽狂澜的只有医生!

近日网传一份来自上海某三甲医院心内科医生手写的“情况说明”。患者的病情诊断为:下壁STEMI、高血压、膀胱肿瘤(术后),医院急诊行冠脉造影后于右冠植入支架一枚和临时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予阿司匹林、克赛、可定等药物治疗。

但事后患者和家属否认知情支架植入,不予支付相关费用。

科主任意见一栏显示:救命一条,生命就值一个支架?家属不支付,我们募捐。时间为2016年9月20日。

对于家属的这一做法,很多网友表示,自己被这段手写的文字深深打动;也有网友表示,无法理解家属为何“否认知情”,“放支架这种事,大夫应该都会跟家属交代的吧”;还有网友则感叹,这段话其实体现了大多数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曾经遭遇的窘境,“尽全力将患者从生死线上抢救回来,换来的却不是感恩,而是质疑,长此以往,会不会影响医患间的信任呢?”一位网友写道:“每次看到这种事情,我都觉得以后交代病情的时候需要录音录像的是大夫。也终于理解了患者拒绝化疗,要求盲吃靶向药的时候,老师要求患者家属手写一遍知情同意了。”

上述医院的心内科主任介绍了详细情况:

“9月17日下午5点,我们的急诊绿色通道收治了一名病人。”这名60多岁的病人当时心跳只有30几次,心电图上有典型的心肌梗塞表现。当天5点半,由三名医生、一名护士组成的团队马上全力投入抢救、为其进行手术,“心脏就好比一个房间,有电路有管道,他当时的情况就是管道不通引起电路不畅,心脏也就无法跳动了。”

按照抢救流程,医护团队先为其安装了临时起搏器,“起搏器让心脏跳起来后,再通过安装支架来疏通管道。”医护团队们必须迅速完成这些抢救动作,“应该说,抢救的每分每秒、每一个判断都是生死攸关的。”

而和抢救几乎同步进行的,则是依照规程对病人家属的告知,“按照国际惯例,我们必须和家属进行一次谈话,告知抢救的每一个过程,并且逐个向他们解释。最后,他们在告知文件上签了字。”像安装临时起搏器、心脏支架这样的内容是必须告知的。“我们安装的国产支架,医保可以支付80%,病人自行负担的在2000多元。”在紧张的抢救中,家属都十分配合,也得到了家属同意安装支架的确认。

抢救进行得很顺利。6点多,在安装了支架后,病人转危为安,医护团队们也松了一口气,“用网络流行语来说,抢救团队真的是用了‘洪荒之力’。”然而病人救回来了,家属的误解却让医护人员倍感沮丧。

“可能是对于医学知识没有那么了解,有家属不理解为何要在抢救中使用心脏支架。”或许是因为这样的“不理解”,家属甚至一度表示不愿承担因此产生的费用。正是因为出现了这样的“意外”,才有了相应的“情况说明”。

明明齐心协力从生死边缘把病人救了回来,却遭遇不理解和拒付费用的表态,团队里的年轻医生觉得非常委屈。

“我们的绿色通道,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全年无休地开放已有十年之久。我们的医护人员全心全意守护着这条生命线。每当有病患入院急救,医生必须在半小时内赶到医院,这么多年来挽救了数以千计的生命,却要遭受这样的误解,大家真的很伤心。”所以他才在20日给医务处的情况说明中提笔写下自己当时的感慨和表态,没想到会引发网友的热议。

科主任直言:“作为心内科的医生,每个人都是日夜守护在生死线上,每个人都应该清楚,自己的职责就是对生命的挽救和尊重;每个人也都应该清楚,一时的误解,阻止不了我们对生命的执着和尊重。”

他希望通过“生命就值一个支架”之问,让每个医护人员都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职责和遭遇的误解孰轻孰重,通过“家属不支付,我们募捐”的表态,来打消医护团队的顾虑。“我们没有时间停下来为遭遇误解而委屈,只能抓紧每一秒去挽救更多的生命。”

令人欣慰的是,转危为安的病人得知此事,于22日顺利出院并自行承担应当支付的心脏支架费用。

面对竭尽全力将患者从生死线上抢救回来的医护,我们呼吁:多一些感恩,少一些质疑!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