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突破:打破薪酬“天花板”
2014-01-09
462

改革就是要有所突破。日前在安徽滁州天长市进行了的公立医院改革措施,打破了医务人员薪酬“天花板”,赋予了医院更多的自主经营权,提高了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天长市主管卫生计生工作的副市长朱发贵明确指出,天长市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里明确提出,县级医院人员支出经费占业务支出的比例要逐步突破30%的上限,以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医疗质量和安全权重最大

自去年12月起,安徽省在全省74个县(市、区)全面推行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就是其中的3项重点工作之一。为了落实公立医院自主经营权,安徽省本着“能放全部放”的原则,将人事分配、内部机构设置、副职推荐、中层干部聘任、收入分配、年度预算执行共6项权力,全部下放给医院。

将权力下放于医院,在赋予医院更多的自主经营权上具有重大的意义。由此以来,政府部门对于医院的管理职责就会转变为服务和监管。

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的收入结构随之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医院内部管理、绩效考核办法也要作出相应调整,必须把过去的注重创收变为以质量为主、数量为辅、控制成本支出的考核体系。对此,卫生局下设的医管会和两家医院签订了绩效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医院的考核结果和工资总量、财政补助挂钩。考核被定为一等的医院,职工工资总量核定提高5%;二等医院工资总量核定提高2.5%;三等医院不做调整。

通过调整,在医院科室考核中,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权重最大,其次是费用控制和服务数量。在科室内部,再根据医院制订的指导方案,实施具体的二次分配。

据统计,推行绩效考核改革之后,2013年上半年,该院接到的医疗投诉与2012年同期相比减少了40%,特别是重大医疗纠纷明显减少。许长松说,绩效考核改革看似影响的是医务人员的收入,实际上更是一种价值观的引导,促使医务人员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提升。

打破医务人员薪酬“天花板”

按照相关部门的规定,医疗机构用于人员支出的比例一般不超过总体业务支出的30%,这就相当于为医务人员的整体薪酬设定了一个上限,即便医院有了结余也不能用于对职工的经济鼓励,只能作为建新楼、购买设备等医院的发展投入。

而天长市2012年制订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规定,两家县级医院在职职工除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之外,再增加奖励基金,医院业务收支结余的30%用于事业发展基金,其余70%则用于职工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

许长松介绍,医院在职职工的整体收入主要分为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其中绩效工资又分为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两部分。由人事部门设定的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按照职称、工龄、学历等情况计算,同一级别的医务人员拿到的数额基本一致,实际上也是固定的。因此,要切实提高医务人员待遇,除了突破总量上限外,还要不断提升与服务质量、服务数量直接挂钩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所占比例。

许长松告诉记者,2011年医院人员支出仅占业务总支出的21%,2012年为26%。2013年,随着绩效考核指标的逐步细化,奖励性绩效和奖励基金在医务人员整体收入中所占比例已超过50%,职工平均收入比去年增长15%,人员支出占业务总支出的比例也达到32%。收入最高的医生年薪超过了10万元,医生平均年收入也高于6万元,这在天长市算是不错的收入。

考核拉开差距 支持单兵突进

通过绩效考核改革等举措,天长医院成功的实现了将90%的病人始终留在县域内的总体目标。数据显示,2013年的前11个月,天长市两家公立医院共收治门诊病人73.1万人次,出院病人4.66万人次,门诊和住院就诊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8.2%和3.1%。

此外,改革中鼓励奖优罚劣。采取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作出突出贡献等人员倾斜,适当拉开差距,收效比较明显。这样一来,达到了在医院中充分调动骨干积极性的目标。

天长市的很多医务人员表示,虽然财政对县级公立医院增加了补助力度,但在职职工的收入还是需要通过自身的医疗服务收入解决,医院的绩效考核仍然不得不考虑创收指标。同时,医务人员收入的提高也会牵扯出一些矛盾,仅凭一个地方突破工资上限的做法难以形成可持续的机制,这些都需要国家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建立起适应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环球医学编辑:范莹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