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上午,四川宜宾一14岁男孩毕奇(化名)因感冒造成爆发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历经三次心脏骤停。命悬一线之时,来自西南医院的医生们紧急驰援,川渝两地医生联动对其展开抢救,最终成功为其保住性命,谱写了一曲医者仁心的赞歌。
据悉,毕奇住进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后,医生告诉毕奇的家人,要抢救毕奇的性命,必须使用人工心肺(ECMO)技术支持。但不幸的是,宜宾市没有这套设备。于是,当地医院的医生和毕奇的家人四处联系成都市的医院,请求支援ECMO设备。然而,成都市拥有这套设备的医院,ECMO设备都在使用中。与此同时,毕奇的心脏已经骤停两次,虽经医生全力抢救恢复过来,但再不使用ECMO支持治疗,下一次心脏骤停不知是否还能抢救回来,毕奇或许只能面对死亡。
怎么办?成都某大医院的医生想到重庆西南医院也拥有这项设备且技术成熟。于是,当天下午4点,通过平时用于技术交流的成渝ECMO微信群,联系到西南医院胸外科主任王海东,希望能派出ECMO抢救团队去救助这个只有14岁的小男孩。
没有丝毫犹豫,王海东主任一方面通知科里的ECMO抢救团队,准备好设备和人员准备立即出发。另一方面,他向医院领导作请示,需要派出救护车等多方面支持。只用了一个小时,救护车就载着胸外科吴蔚教授率领的ECMO抢救团队紧急驰援宜宾市。当天晚上9点团队即到达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正在这时,大家最不愿看到的情况发生了,毕奇心脏第三次停止跳动。通常情况,病人心脏停止跳动,进行心脏按压抢救半小时后,如果心脏还没有恢复跳动,病人回天无术。这就意味着对病人接入ECMO的时间只有半小时。而与此同时,其他医生正在对毕奇进行心脏按压,随着医生的按压,毕奇的身体也在不停的“晃动”。再加上抢救时注入肾上腺素等抢救药物使毕奇的血管“变细”,这一切的不利因素都让ECMO与血管对接难度再次加大。
万幸的是,有着丰富经验的吴蔚教授还是把ECMO顺利与毕奇的股动脉“对接”上了。于是,ECMO“代替”心脏进行“跳动”,而毕奇自己的心脏暂时得到“休息”。
随后经过商议,毕奇被转运至西南医院胸外科。12月31日晚,西南医院对毕奇进行了急症手术,给毕奇安放了左心引流管。经过这几天的精心护理,毕奇的身体正在逐步康复。目前,他的神智已恢复清醒。
这可以说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少了任何一个环节的努力可能都会终结这个只有14岁的少年的生命。正是两地医生、多家医院的不懈努力,少年的生命得以持续。在此,我们为这些抢救生命的医生们点赞并致敬!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